当前位置:

人间至味故乡年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刘小厅 编辑:redcloud 2021-02-27 22:15:38
时刻新闻
—分享—

   辛丑春来早,节催游子归,故乡万般美,最忆是年味。正月初六,刚从湘西南边陲的新宁县城老家陪80岁的母亲过年后返回娄底,七岁的外孙女王怡婷见到我就问:“外公,什么是年味?”,看着小宝贝那双迷惑的大眼睛,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为好?讲得太深,她小小的年纪,无法体会;讲得太肤浅,又怕离题太远。只能敷衍一句:“年味,就是年俗的味道,等你长大后就知道了”。

   外孙女不经意间的一句提问,在我的内心掀起万簇波澜,千滋百味,令我彻夜难眠。夜阑人静,推窗凭栏,远处灯火阑珊,我的思绪飞扬,感慨万千。十七岁那年高考后离开家乡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但我的心从未走远。那国之瑰宝崀山,那柔情胜过富春江的夫夷水,那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老街古巷,无一不令我流连。那柔软内心的亲情、友情、同学情,只有回到家乡方能体会到特有的温暖。也许在老家生活的人眼里年味也寻常,但在我等长年在外漂泊的人心中,故乡的年味令人魂牵梦萦触动心弦。每当小年过后,我就如倦鸟归巢般归心似箭,千山万水锁不住我长长的思念,盘算着如何早日回到亲朋好友身边,盼着一年到头最弥足珍贵的一次体验,感受故乡年俗里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情缘。品味裹着乡愁的美食,亲历最温馨的画面,让故乡的年味滋润心间。

   故乡的年味有痕,潜在千门万户中,内化于传承至今的习俗里,外表于节日的仪式感上,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故乡的年味,腊八过后就弥漫开来,各家各户忙着准备年货,熏腊肉,灌香肠,做血粑,买糯米,杀年猪等等。民谚云:二十四、敬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阉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酿甜酒,三十日、等着吃。从腊月二十四小年开始,便开启过年的模式,这一天,要祭灶神,烧香化纸送灶王爷上天庭诉职,祈盼来年衣食有余。这一天还要扫尘,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等。还要焚香,祭祖,放鞭炮,求神灵祖先保佑全家万事如意。中午或晚上全家团圆,吃年饭,母亲精心制作的每道菜都飘香着儿时的味道,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其乐融融,倍感幸福。除夕夜,老母亲摆上一桌茶点瓜果,全家人围坐守岁,一边看春晚,一边家长里短聊天,母亲年复一年的唠叨,有着最熟悉、最亲切的味道。新旧年交替的子夜,迎新年的鞭炮、焰火如电闪雷鸣,响彻云霄。如今家乡的县城禁炮了,但周边农村习俗依旧,住在县城里,仍能感受十里烟花不夜城的气氛。春节早上,过去开门也要放鞭炮,叫“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现在城里禁炮了,但在农村还得放。鞭炮放后,全家人穿上新衣服,聚在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餐饭,鸡鸭鱼肉都有,还要上一道青菜,相当丰盛。吃完饭开始拜年,拜年还有讲究,首先在自己家里给长辈拜年,要给长辈发红包,长辈再给晚辈发“压岁钱”,等家里拜年的仪式结束后,再去街坊邻居家拜年。正月里亲戚间拜年还有一套习俗: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叔、伯、姑、舅和姨娘,拜年要说些恭贺新禧,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给长辈拜年不能空着手去,进门前要放鞭炮,还需带些钱或物,表示心意。初五,迎财神,开市。正月十二搭灯栅。十三耍狮舞龙。十五迎花灯,猜谜语,闹元宵。

   故乡的年味有色,绚丽多彩。新春时节,故乡山间的桃花新开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水畔的杏花绽放了,胭脂点点,枝繁花艳;夫夷水江岸的杨柳绿了,春烟袅袅,嫩丝翩翩。千山花草碧,万树春花开,就连晨曦暮霞都争着为节日增光添彩。站在白公渡大桥上,望夷江春水窅然去,顿有何人不起故园情之感。自然界的春天如此美丽,人世间的春节更是五彩缤纷。街道、商店、办公楼、私家宅院的门口,挂起了圆圆的大红灯笼,入夜,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艳丽夺目,街道两边的树木上点缀着一串串的彩灯,流光溢彩,喜气洋洋。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各家各户的门上、门楣上、墙壁上都贴上了大大小小,不同风格的红色“福”字。窗户上贴着剪纸窗花,取材常见为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手法夸张,将吉事祥物表现得淋漓尽致,烘托出节日的红火富丽。正月里舞狮舞龙助兴,舞狮欢腾跳跃,辗转腾挪,优美的招式,滑稽的动作,喜庆风趣;舞龙是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观赏竞赛运动,其龙形装潢华丽,动作如行云流水,金龙追逐宝珠,时而上入云端,时而乘风破浪,千变万化,其中“火龙”更适合夜间表演,场面十分壮观。灯会更是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骤然绽放的焰火,璀璨了整个天穹,夜空宛如姹紫嫣红的“空中花园”,色彩斑斓,花瓣如雨,又如玉树琼花,更让人惊艳!

   故乡的年味有声,声声入耳。年味渗透在剪窗花的“沙沙”声里,柔和于春蚕食桑叶的书写春联中;沉庆于打糍粑的“咚咚”声里,嬉戏于孩子们的打闹中;虔诚在敬神祭祖的唸祷声里,高呼于卖年货的吆喝声中;回荡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里,飘香于炸油豆腐“磁磁”作响的人间烟火气中;婉转在春晚的歌声里,绕梁于悦耳的旋律中;裹在长辈们的叮咛、唠叨里,洋溢于家人团聚的开怀大笑中;响彻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突发于“嗖嗖”一飞冲天的焰火骤然绽放中;汇集在拜年的祝福里,沉浸于亲朋好友把酒言欢的豪言壮语中;陶醉在耍狮舞龙的锣鼓声里,欢呼于猜谜语的掌声中;展现在背诵贺春的唐诗宋词的画意里,品味于每幅春联吉意的朗读声中。故乡的年味如窸窸窣窣的东风妆出万重花,吹来节日的得意,似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着万物,抚慰出满脸的欢喜。 故乡的年味有口福,滋润味蕾。春节是舌尖上的盛宴,舌尖上的故乡,盛装着故乡特有的人间烟火气,在外漂泊四十年,吃遍了各地的美食,但与故乡比,其他地方的美食只能算凑合。故乡的春节,除了鸡鸭鱼肉过年必备食材之外,腊肉、冬笋、猪血丸子、香肠、烤小肠、热糍粑、蕨粑粉、甜酒粑、年糕粑、打糖成了横街的主角。故乡的腊肉是农家用自养的熟食土猪肉腌制后,经不间断的柴火熏成的,色泽鲜艳,透明发亮,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色、香、味、形俱佳,春节期间故乡的大街小巷都氤氲着一股腊肉特有的香味,这股香味裹满乡愁,每当我闻到它,便有回到家乡的感觉。故乡的血粑(猪血丸子)吃起来酥松有度,脆香绵长。最叫人嘴馋的是烤小肠,风吹的比烟熏的更好吃,油而不腻,脆中带绵,香爽可口,唇齿留香,每当我把吃烤小肠的照片晒到朋友圈,总会勾起在外生活的新宁人的乡愁,引来一片羡慕嫉妒恨。

   故乡的年味有韵,缱绻隽永。绝妙匠心的年画,剪纸等古老的民间艺术蕴藏着独特的“刀味纸韵”。手写春联翰墨飘香,红纸上的汉字凝滑如脂,若行若飞,行美旨远,经排列组合后的词句寓有无限的诗意,从中能感到无穷的魅力。朴实的祭祀文化传古通今,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的特色。灯会中的字谜,构思巧妙,形象生动,博大精深,隽永绵长。每年春节回故乡,我都会去三角坪附近的街道上观赏手书春联;徘徊在古城的老街古巷去重拾儿时的记忆,回味儿时的乐趣;从仅存半边残壁的西门古城墙感悟历史的厚重和变迁;去放生阁、大兴阁、文昌阁、凝秀阁“四阁”看看,探寻故乡的文脉。如今的放生阁整修一新,对面的“金城书院”也日益红火,县里的文人墨客常会于此,只是春节放假,大门紧闭,有点遗憾,不过古色古香的牌楼至书院大门前的宣传海报长廊上“千年书院,弦歌不辍;道南一脉,源远流长”的介绍,让我领略到故乡文化“匀来岳麓三分秀,占得濂溪一脉清”的渊源,有着唐诗宋词的风情,漫步其间,书香盈袖,也算不虚此行。春节在故乡,无论是“灯前儿女话团栾”的欢聚,“彩笔题桐叶,佳句问平安”的祝福,把酒言欢如初见的故友重逢,还是闲庭信步神仙般的逛街,“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的赏春,“茶烟轻结翠,花雨细流香”的品茗,唯美的场景和画面都缠绵缱绻,耐人寻味。

    故乡的年味,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也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的书香墨韵味,最怡雅士情。故乡的年味,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围绕团圆、祭祝、祈福的主题亘古不变。故乡的年味,伴随时代的变迁与进步,不断焕发出盎然的新意,缺吃少穿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盼着过年有吃有穿的诱惑已退去,但随着人员的大幅度流动,盼望过年回家团圆的欲望更加强烈,年味因此而愈加浓郁。故乡的年味是内心深处难以割舍,永不老去的乡愁,无论习俗和传统怎样变迁,故乡的年味依然是最让人眷恋的味道。

   人间至味故乡年,故乡的年味如酒,解乡愁,君知否?岁岁年味醉如旧;故乡的年味浓于酒,著人瘦,君知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故乡的年味烈于酒,难忘忧,君知否?它的一端是你诗与远方的执着与追求,另一端是父老乡亲无限的牵挂和漫长的守候。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刘小厅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2021/02/27/105666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