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清晨,10辆挂着“2023年乡村振兴消费帮扶金秋行动”横幅的运送车陆续驶入长沙理工大学校园。每辆车上都满载来自长沙理工大学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点新宁县马头桥镇坪山村的土鸡和菜籽油。持续3年的消费帮扶活动,坪山村的乡间鲜货逐渐走出“深闺”,走上村外消费者的餐桌,不断带动坪山村农户稳定增利创收,夯实村集体经济,助力坪山村乡村振兴。
品类突出“多”样性
自长沙理工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5月份进驻坪山村以来,通过不断走访田间地头实地考察、深入农户、召开村民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到坪山村具有土壤普遍富硒的优势自然禀赋。村民种植生产的富硒大米、甜玉米、土鸡、土蜂蜜等土特产品品质很好,但农户没有能力拓展市场,产销不旺。工作队积极发挥党组织统筹引领作用,精准研判村情,了解需求信息,积极拓展市场,引导和组织种养农户加入坪山村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加大入社激励引导力度,对大米、土鸡、紫薯、蜂蜜、脐橙、花生等土特产给予重点扶持,在村中营造出了浓厚的消费帮扶氛围。工作队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统一质检和把关,并通过消费帮扶的手段对入社的农产品进行统销。在学校工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经销售菜籽油1.5万斤,土蜂蜜200多斤,土鸡3000多只。
产品做好“鲜”文章
“去年学校工会集中采购的坪山富硒甜玉米,非常好吃,在长沙菜市场一般买不到,又香又甜,连煮玉米的水都有一股清甜味。我趁暑假的时间过来一趟,好多老师托我带一些回去呢!”长沙理工大学曾老师为了坪山村的“乡鲜”特意驱车四小时到此,采购了将近3000多元的甜玉米。“蒋社长,你们坪山的土蜂蜜今年还有没有,我想再买一百斤送朋友,你们的土蜂蜜真的很香醇,我北京的客户可喜欢这样纯天然的农副产品了”……坪山村的土特产送达后,广受好评,很多回头客还会联系村合作社负责人蒋新华继续采购。这正是因为种植、养殖全程不使用化肥、除草剂、农药,生态农副产品更受广大客户的青睐。此外,全村成立土蜂蜜生产合作社,主打纯天然,确保无任何添加。土鸡也都是纯粮散养的生态跑山鸡。目前坪山村还采购了一批农产品检测设备,确保在农产品发出之前新鲜、质优、纯天然。
渠道拓展“新”方式
工作队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产业增收的帮扶路径带领村民种植富硒农作物与低耗高收的农副产品,“以购代帮”、与学校工会合作、积极发动“微信群”“朋友圈”力量、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源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消费帮扶。工作队队长田向阳指着自己微信朋友群中刚预定的10斤“周家院子土蜂蜜”说道:“坪山村有很多土特产,像土鸡、土鸡蛋、土蜂蜜、腊肉、猪血丸子等,原生态,品质好。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帮助坪山土特产走出去,打好坪山土特产的产销牌,通过开拓市场,带动生产,因地制宜,做好乡村小产业的发展,实现帮助农户增收,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与此同时,工作队依托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号召广大学子为乡村振兴贡献专业智慧。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学子搭载媒体新风,在抖音平台开设“坪山味道”账号作为坪山土特产对外宣传窗口,账号共发布视频20余条,累计播放量10万+,并利用“直播+”开启助农销售新模式;团队成员还为坪山村打造坪山土特产品牌形象,设计出礼盒与周边产品包装,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坪山专属IP。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坪山村乡鲜品牌打造实现双提升。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工作队始终把消费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点,通过预定销售、宣传推介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消费帮扶,搭起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据悉,工作队后续将协同校团委开展农产品帮扶营销大赛,按照“订单孵化”与“市场培育”相结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方式,充分利用坪山村营养价值丰富土特产的优势,持续抓好生态农产品的生产,用精耕细作有效推进产业振兴。
来源:新宁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 赵岚 李小军
编辑:张宇昕
本文为新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646755/61/1329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