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叙文】结识蒋小友 —零阳文友之五

来源:新宁新闻网 作者:蒋双捌 编辑:新宁融媒 2022-09-20 18:06:48
时刻新闻
—分享—

一、桂山访友

“本是山中一草民,白云深处且安身。闲时好把村笛弄,半曲俚歌忘俗尘。”

在蒋小友诸多的绝句中,我最喜欢的是他的这首《自嘲》。

按理说,蒋小友是不该只是“山中一草民”的。

八年前的孟春,我和一摊子驴友游历了新宁县巡田乡桂山村的樱花谷,认识了桂山村秘书蒋国志,感受了他的热情好客,品尝了他的土鸡土鸭。写了一篇《桂山赏樱》,几天后,本县的《崀山》内刊和《邵阳日报》都登了出来。很奇巧的事,这之后我每写桂山的文章,县里和市里的媒体都发了出来。于是乎,每年来桂山孟春赏樱花、孟夏摘樱桃的人络绎不绝,桂山也逐渐为世人所关注和熟悉。

文章发了不久,西蒋村的重明叔与我说:“桂山村的村支书蒋小友文章也写得很好的。”刚一听说,我心里掠过一丝“不屑”闪念:“只怕是一般般,既然文笔好,为何不早点把自己村这么好的景观宣传推广出去?”

尔后的一次偶然中,我在新宁二中的公众号上,看到了《桂山樱花随雾来》的文章,署名“蒋小友”,不禁为自己妄下结论的“小心”而惭愧不已!于是电询于蒋国志,“责怪”他为何不介绍我与蒋小友认识。蒋国志说:“烂容易的事,你哪次进来了,我们一起去他家吃一顿就认识了。”

后来又在多个场合我又特意打听蒋小友其人,其中就有我班主任唐光涛老师的女婿、桂山人蒋玉,言说蒋小友不仅文笔好,而且武艺好、口才好、酒量好,书记也当得好……

为了认识丰田乡的诗友陈湘荣,我曾不远百里骑着摩托车带着黄老去拜访,何况是近在咫尺的桂山呢?于是,电告蒋国志联系好蒋小友,电邀黄老和重明叔,一路骑行往桂山而去。

“户外桃花岭上烟,绵绵细雨漫无边。春风独向垄头去,竹笠棕蓑好耕田。”(蒋小友《春耕》)正是春耕时节,蒋小友听说我们来了,放下手上的犁耙,和蒋国志在家门口迎着我们。

重明叔是巡田西蒋村人,与蒋小友自然是熟识的,重明叔简单介绍了我和黄老后,伸出双手和我俩紧紧握着:“久仰大名、久仰大名,热烈欢迎、热烈欢迎!”热情丝毫不亚于蒋国志。

蒋小友的门口用瓷砖贴着对联,蒋小友要我和黄老评一下。说实在话,黄老不说,我于对联属于半拉子,看了之后,在觉得主人的不俗时,更惊诧于在这大山深处的这份不俗。抬头又看见门楣上的几个大字“花石草庐”,我就更为奇怪了,询问这是为何?蒋国志说:“你进屋看看就知道了。”

这是一座在乡下常见得很普通的小庭院,但因为主人的精致,小庭院就显得也很精致了,围墙的墙头和地脚到处摆满了各类花草,各种颜色的花开放着,别有一番情趣。进屋后,一个四十多岁的精廋汉子连忙给我们递上烟:“老师快坐,喝喝我们的本地茶。”疑惑中,蒋小友说:“这个叫蒋重礼,很喜欢你和黄老的诗文,而且能背诵。”黄老和我大为惊奇:何能何德?我们自己写的都不一定记得了,他竟然能背?蒋重礼也不客套,在众人的几句简单闲喧之后,他竟然背出了黄老和我几年前的“歪诗”。蒋小友说:“他还能背诵千来百首唐诗宋词的。”蒋重礼说:“背不了那么多了,几百首还是可以的。”接着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地背了出来。

我不通茶道,但喝这茶时,只觉得入喉淡香,通体舒透,神清气爽起来。

小友又带我们进入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卧室,看他收藏的各种奇石,我于玩石更是一窍不通了,只是觉得那石头奇形怪状的很好看:灵猴弄棍、银象吸水、观音念佛什么的都有。

啧啧称羡之时我们回到堂屋,堂屋的两边挂满了伟人的画像,按“马恩列斯毛”的顺序,还有孙国父、陈独秀等人的。还挂着一副他自己创作、本地书法家陈世舟书写的《沁园春》,还有一把三尺长的剑。

很快桌上摆满了几大碗:红黄相间自熏的腊肉、蜡黄的干牛肉、粘糅黑糊的血酱鸭……都是诱人流口水的农家美食。

我正喉结蠕动的时候,小友问:“老师你喝什么酒?”

凡熟知我的亲友,都知道我是天戒。好在有黄老和重明叔在,为我做解释,但小友不依不饶:“你不喝酒,来桂山吃什么饭?坚决不行!”于是带我来到他的酒室,什么蛇酒、樱桃酒、枸杞酒、苞谷酒,都是自家酿造的陈年老酒,看得我眼花缭乱,心底直恨我父母为何不生个海量的儿子?

黄老和重明叔也不善饮,但主人的盛情难却,最后在我们的坚持下,重礼和国志出来打圆场,我们都倒上一点点,表示一下意思就可。

我喝酒不行,吃肉却不含糊,特别是对那肥瘦相间的腊肉情有独钟。虽然相识才半天,我们互相早已退却了那份陌生而变得异常随意起来。在他们豪饮之时,我也放肆起来:“你们喝几杯酒,我就吃几块肥肉!”然而我终究还是量力而行,在吃了两碗米饭、五六块小巴掌大手指厚的肥腊肉后,终于偃旗息鼓,当然,其他的菜都尝了个遍:“嘴想吃,但肚子实在装不下了!”

小友几个称呼我们几个总是“老师、老师”的叫,我心里很是“反感”:“黄老和重明叔都比你大,你称他们为老师还说得过去,叫我老师,只怕是折煞我呀!”小友说:“这是必须的,因为看了你们几个的文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算个屁呀,与你一样,只是爱好而已,而且你的很多诗文都好过我,我们互相学习吧。”

小友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吾师道也。”

小友只比我小一岁,但他高中是在县二中读的,层次上比我高,自惭形秽时,我说:“好,让我们互相以这句话共勉吧。从今天起,我们算是相识了。”

(未完待续)

来源:新宁新闻网

作者:蒋双捌

编辑:新宁融媒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2022/09/20/1185091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