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宁县回龙镇阳家村的老屋里、阳家、青土坪,1500余亩晚稻长势不错,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村民刘贵军在查看自家水稻后,对丰收充满了信心。他告诉笔者:“7月以来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但我家这片稻田没有出现旱情,是去年冬天建成的灌排沟渠起了大作用。”
“我们这个沟渠被改造后,旱能浇、涝能排,看水稻目前的长势,亩产上千斤应该没问题。而且,我们这里还修了机耕道,稻谷直接就拉到家门口,现在种粮条件是真好。”阳家村副书记王业刚笑呵呵地说。
近年来,新宁县坚持优化布局、高标准建设、科学管护高标准农田,着力改善农田配套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产业兴旺增添了新动能,为现代农业发展筑牢了根基。
聚焦产能提升优化建设布局。优先支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双季稻示范区”高标农田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设计,分管领导亲自参加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要求科学优化方案,确保设计方案达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标准,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坚持早谋划、快推进、严督导,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年度建设任务。2021年,该县在回龙寺镇、巡田乡、一渡水镇、靖位乡开展高标准农田推进创建示范,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建成高标准农田4.7万亩。
聚焦工程质量提高建设标准。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涉农资金整合的约束性任务,亩均财政投资1600元。在坚持田土水林路电技管综合配套的基础上,突出高效节水灌溉和耕地质量提升,打造“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措施原则上实现全覆盖。据调查测算,项目区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达到0.7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17%,土地流转率平均提高20%以上,带动农民节本增收超过500元。
聚焦运行管护提升建设质效。建立完善“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使用者自护、受益者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机制和管护经费分类保障机制,压实县、乡、村三级管护人责任,确保管护无死角、无缝隙。鼓励各地探索创新管护模式,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充分发挥群众作用,引导农户养成爱惜农田、自觉管护的好习惯。有力提升了农田管护实效,夯实了藏粮于地的基础。
据该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我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2.12万亩,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筑牢了根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力度,精心谋划,科学设计,加强项目监管,严格资金管理,着力提高粮食主产区农田基础设施,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来源:新宁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 林伟 沈万群
编辑:新宁融媒
本文为新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2022/09/08/1180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