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巧绘民富景美新画卷——解读乡村振兴的“崀山石田模式”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杨坚 钱晋 编辑:肖臣 2022-03-30 16:56:54
时刻新闻
—分享—

浓郁花香醉游人。近段时间,我县崀山镇石田村,崀山脚下的500亩油菜种植基地每天吸引不少人前来观赏美景。

自然风光秀,生态宜居美;经济日益强,村民小康笑。近年来,该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崀山石田模式”。该村先后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振兴在望,未来可期。

尊重民意 科学规划

2016年,石田村聘请湖南大学专家团队编制了总体规划、示范区规划和村庄规划。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将农业产业经营、农业观光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2018年,新宁县委、县政府委托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石田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增强了石田村总体布局的前瞻性、全局性、科学性。

该村及时公示村级规划,让群众当“打分员”“监督员”。根据群众建议,石田村对规划进行了数次论证修改,确保规划贴民心、顺民意、展民风,做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

2016年,该村一、三、七组道路实现硬化。2017年,扩建了村内2.4公里环形公路。2018年,建成高标准自行车赛道。同时,全面实施了亮化工程,提升了旅游景区村的对外形象。2020年,该村一、二、四、五组未硬化道路实现硬化。

综合治理 生态宜居

近年来,石田村加强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常态化治理人居环境。该村明确每户门前三包责任区,搞好垃圾分类处理,每月对各农户及农家乐进行卫生评比,落实5名公共区域保洁员报酬,配备了清运车,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完成民居风貌改造132座,拆除栅栏、危旧房82处,拆除废弃空心房及八、九组易地搬迁24户,确保农村民房危房应改尽改。

2018年,该村栽种5000多棵银杏树,打造了“十里画廊银杏谷”。对古树名木挂牌保护,无乱砍滥伐现象。改造农村传统旱厕70多座,改善了人居环境。2018年,该村一、二、三、四组沿线院落的污水排放治理到位,实现了雨污分流,美化了周边环境。

引导民风 刷新村容

近年来,石田村组织广大群众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活动,参与“平安家庭”“星级文明户”“最和睦家庭”“最美孝星”等评选活动,弘扬身边典型。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并践行村规民约,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办红白喜事、整治环境卫生、建设美丽乡村等纳入其中,逐渐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017年,该村新建了文体广场等,为村民开展文娱活动提供了场地;2018年,高标准打造生态停车场。2020年,新建活动舞台,对部分房屋进行灯化、亮化,给石田夜景添彩。

转型升级 加快融合

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石田村引入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效流转700多亩土地,农民以土地入股或土地租赁的方式实现增收。有效制止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水稻和油菜种植。

林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该村建有100多亩的珍稀苗木基地,100多亩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50多亩的孔雀养殖基地,60多亩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

发展第三产业推动旅游经济。该村农家乐、民宿逐年增多,现已有60多家。崀山风文化传媒公司在该村开办了刘帅府宴会馆、楚勇聚义堂等特色接待场所。该村还依托景区优势,建成特色产品加工作坊20多家,大力开发玉兰片、蕨粑粉等特色手工产业。

拓宽渠道 增收创富

石田村以旅游公司、农业企业为平台,带动群众就业。崀山辣椒峰、骆驼峰位于石田村,该村18名村民在景区工作。绿源农业公司解决30人就业,林下经济解决200多人就业。部分村民通过劳务技能培训,在县城顺利就业,收入持续稳定。除了靠农家乐、民宿增收外,该村村民还自主成立合作社,靠种植业增收。

石田村还以乡村文化旅游活动为依托,提升影响力,拉动经济发展。从高空热气球走钢丝极限挑战到冯小宁拍摄电影《落经山》,从首届石田村农耕文化稻草人节到环中国自行车赛崀山段比赛等等,推动了该村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餐饮、交通、销售、住宿、养殖、种植等领域的产业发展。据初步统计,该村的农家乐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生态产业收入超过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杨坚 钱晋

编辑:肖臣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2022/03/30/110686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