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境内聚居汉、瑶、苗等16个民族。瑶族主要分布在麻林、黄金瑶族乡及周边乡的八峒(麻山峒、黄卜峒、逻绕峒、深冲峒、桃盆峒、茶坪峒、圳源峒、大绢峒)地区。八峒瑶族跳鼓坛是新宁八峒瑶族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祭祀活动,俗称“打古堂,庆盘王”,又称“盘王节”,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即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相传是瑶族祖先的生日,时值丰收季节,瑶族人民为纪念盘王“伐木见山,垦地造田”的艰苦奋斗精神,饮水思源,杀猪宰羊,隆重庆祝。有三年一小庆,七年一大庆之习俗,小庆为3天,大庆为7天。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分五个阶段进行:1、东庆;2、南走;3、中盘;4、北挂;5、西拐。由告报(设圣)、请水净坛、立五楼、四寨、朝幡、朝榜、打五猖、接姑娘、上刀山、下火海(穿犁头)、开天煞、五祭盘王、三祭竹王、庆五大王、跳鼓堂舞、游山打猎、走长风、唱谢情歌、打清醮、收五猖、扎三殃、纸船收瘟、做辞送、古堂会等23个部分组成。是集歌、舞、乐、傩及祭祀仪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新宁瑶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和文化学研究价值。200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来源:新宁县文化馆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