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宁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顽瘴痼疾 治理对策之管见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陈贵清 编辑:redcloud 2021-01-11 16:16:42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通村道路的四通八达,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顽瘴痼疾问题,受制于管理现状、陈旧习俗、政策法律等多方面因素,一时难以不到根本性办法治理,笔者结合多年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际,认为这样的顽瘴痼疾有五大方面,现就以下五大问题谈谈治理之管见,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一、五大方面难题

  (一)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难覆盖。众所周知农村群众生产劳作,多是早出晚归,尤其现有务工模式下,远赴周边集镇或城市做工,一般都是凌晨外出到夜晚才回。加之农村群众居住分散,部分偏僻处,可能只有一家一户。即使进村也难以见到本人,加之交警宣传警力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工作,难以覆盖全体交通参与者。

  (二)五小车辆业务办理难上牌。农村群众多是骑乘摩托车外出劳作,但是包括摩托车在内的五小车辆,现有条件下还只能到县城的车管所办理,地处偏僻山区的农村群众,距离县城较远,办理起来更加不便。有些本来按规定办理好了牌证,却因业务办理不便,又出现牌证逾期甚至强制注销,农村摩托车无牌无证行驶,因此经常抓却经常有。

  (三)无牌无证车辆管理难到位。农村微型车辆主要包括超标电动车、三(四)轮电动车等,这些车辆市场上都能购买,根据交通法规定,却不能上牌更不能上道路行驶。还有电动车加装遮阳伞,甚至厂家生产时就已经安装好,市场上和网上也有专门售卖。交管部门不允许使用,市场监管部门却允许售卖,造成“商家售卖、群众使用、交警禁止”怪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管工作难度。

  (四)聚居点聚居性管理难管理。农村的村民聚居区,一般都依公路建设,甚至道路穿越而过,超市、商店就设在路旁,赶集交流等也在道路两侧,有些农贸市场的出口直对着主要道路,或轻或重或强或弱,成为马路市场,滋生隐患损害交通安全。

  (五)生产作业车辆上路难禁止。生产作业车辆包括农业机械(变型拖拉机)、工程机械,非作业需要上道路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笔者发现,不管哪个省市,在农村都有些当地特色的生产作业车辆,有些是用来装运稻草、有些是用来装运建筑材料、有些是用来装运棉花、有些是用来装运生产物资、有些是用来装运竹木,形式不一样式不同,但是无一不给当地交通带来安全隐忧。

  二、五大难题的成因探析

  (一)经济发展导致农村务工流动加速 。一是交通便利。农村基本上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务工群众可以当日出当日回,节省了住宿成本,节约了饮食费用。二是信息通畅。哪里有务工信息,第一时间能传递务工人员,合伙承揽结伴成行,谋取收入解决生计。

  (二)放管不够致五小车辆业务办理受限。以笔者所在地新宁县为例,受制于权限和程序等原因,大部分五小车辆牌证业务,必须到县城交警大队车驾管业务窗口才能办理,比如网上考试、人脸识别、车辆年检、场地考试等,都要本人到场。偏远山区农村距离县城七八十公里,增加了群众办理五小车辆牌证业务的难度,往往是办理了牌证,却因为审验不便或者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年检逾期,又成为不合法车辆。

  (三)职能不明致农村交通乱象始终难禁 。农村最大的特点,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多,商家迎合老人接送儿童上下学需要,生产的三(四)轮电动车,能遮风能挡雨,确实为留守老人喜爱,因此而有巨大需求。

  根据调查得知,工信、工商等职能部门,认为只要有“CCC”强制认证,就能在市场销售,因此无法制止商家售卖,于是无法做到源头治理。致使公安交管工作处于尴尬地位,“允许售卖为何不允许使用?”,路面交警执法往往面临诸如此类的质问,也因此常引起群众不满,警民关系受到严重影响。

  (四)乡风旧俗导致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缺位。农村群众有沿街售卖农产品习俗,有些地方因此形成固定的农贸市场或者赶集日,延伸到农村群众开设小店、商铺,农村建房一般也是依道路旁边而建,极易形成固定区域或者固定时段的聚集,从而对交通秩序和安全产生影响。

  这种乡风旧俗,很少受到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在新农村建设或者集镇建设过程中,因此很少有这方面的考虑,从而做出必要的规划和限制,农村沿道路摆摊设点、建市场、建房、开商铺,已经是普遍现象。

  (五)现实需要致生产作业车辆难禁上路。

  首先是节省开支需要。有些是节省运费,比如距离不远,如果请装载车辆拖运将增加运费,因此临时借用道路,直接驾驶生产作业车辆到达。有些是节约成本,农村多见的是挖掘机装载,使用频率不高,新购置有牌照拖车金额太大,因此选择使用淘汰下来的无牌拖车。

  其次是现有困难无法克服需要。比如山区竹木拖运,一般的车辆进不了山,拖不出竹木,山民自发研制出一种拖运车辆,能够高效率地将深山竹木拖运出来。不但深得山民喜爱,也深得当地竹木制品企业喜爱,因为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三、五大难题存在的安全隐患探析 (一)降低农村道路通行安全系数。宣传教育难,导致安全出行意识得不到有效提高。无牌电动车、微型车辆接送儿童,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生产作业车辆上路,扰乱正常交通秩序。这些都将恶化农村道路交通环境,使脆弱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线更加脆弱。

  (二)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期从事农村公安交管工作者,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些外出务工者,成群结队通行,遇到交警检查时,为规避处罚选择集体冲卡,强行拦截很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农村道路千条万条,按照现有的执法条件和警力,确实难以有效应对,往往不了了之。

  而一些无牌的微型三(四)轮电动车,使用者多为留守老人,相对而言属于弱势群体,有些可能还是册上有名的贫困户,又是多用于接送自家的儿童上下学,不说查处时易激发矛盾,查处后强行扣留,可能还会引发更激烈的矛盾。

  还有那些为节省开支而使用的拖运车辆,想尽办法躲避检查,打时间差,选择交警巡查空档出行,为争抢时间而超速,甚至不惜闯红灯闯禁行,违反交通法规,制造乱象,增加隐患。

  (三)损害农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不管哪一种无牌车辆,都无法购置机动车保险,没有保险公司分担,一旦造成交通事故,只能由个人承担。轻微事故还好处理,人身和财产损失较大时,往往无力赔偿,使农村群众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四、五大难题治理对策之管见

  (一)在改变宣教手段上求突破。农村现有的早出晚归务工模式,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有效做好流动性强的农村务工人员宣传教育,就要在谋求宣教手段上求突破。

  比如在务工人员往返的主要道路,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点位,以身边发生的交通事故为主,摆放事故损坏车辆,增强直观效果,设置宣传栏,用典型事故引导遵守交通法规,有条件的还可以架设显示屏,滚动播放警示教育片,使务工人员往返途中,增加受教育机会。

  利用村村响大喇叭天天广播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发布天气交通安全信息提示,进行安全宣传。

  还可以紧密结合当地事故发生特点,制作宣传图册,在“五进”宣传工作中,向村民家庭发放,务工人员晚归之时,也能阅读,从而增加受教育机会。

  (二)在完善服务保障上求突破。农村或远或近都设有交警中队,放管服工作中,应当将五小车辆牌证业务办理权限下放至基层交警中队,作为重要内容,添置设备,补充警力,尽快加以解决,使群众缩短办事路程,减少业务办理往返次数,从源头上杜绝无牌无证肇产生问题。

  (三)在明确部门职能上求突破。无牌微型三(四)轮电动车,以及非法加装遮阳伞的超标电动车,建议还是要明确部门职能,要么将该类车辆纳入机动车生产目录,允许上牌办证,要么杜绝市场销售,从根本上消除由此造成的农村交通安全隐患。

  (四)在规范村镇建设上求突破。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村民聚居点和村镇的建设规划工作,将交通安全因素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目的地在建设之初就将沿街商铺、小店、市场,置于不影响交通安全,不影响群众出行的区域,建设先考虑,建成就安全。

  (五)在地方政策出台上求突破。对生产作业车辆上路,除依法从严打击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针对性出台些政策,保障农村群众生产劳作的实际需要。

  比如一些确实是当地农产品资源运输需要的特色车辆,例如新宁山区的竹木运输车,脐橙生产运输,没有其他车辆可以取代,解决的是山区资源出山问题,减小的是企业成本消耗,增加的是农民收入,就应当主动作为,出台政策给予保障。

  针对这些车辆不能上道路行驶问题,可以设定其行驶区域,或者限定活动范围。针对这些车辆无法购置机动车保险问题,可以考虑与保险公司协调,在允许的范围内帮助购买合适的险种等等。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陈贵清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2021/01/11/105673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