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唐海华:我就是想为村民做点实事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唐海华 编辑:redcloud 2020-09-24 10:57:35
—分享—

  “看着村里通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烟稻轮种、大棚蔬菜、脐橙药材、特色养殖等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千童星工厂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我就感觉回来值得。”近日,新宁县回龙寺镇塘尾头村支部书记唐海华感慨道,成功的路有千万种,但无论哪一种,成就感与获得感都不如当一名基层干部来得这么强烈。

  满怀情感毅然返乡

  “主要还是我对这方土地有不一样的感情,才让我下定决心回村带领大家发展。”唐海华说,这句看似分量很轻的话让人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坚毅和果敢。

  1993年,25岁的唐海华只身前往广东务工,从泥瓦工开始干起,逐步做到了公司总经理,管理着集酒店、商场、住宅于一体的大型公司,员工近百人,年收入40余万元。

  2017年5月,唐海华不断接到村内多名老党员的电话:由于老书记病逝,这个有着3500多人口的大村、50多名党员的党支部需要一名年轻有为、事业心强的人担任支部书记。这时,妻子给了他鼓励和支持,“如果你为村里人做了实实在在的事,大家都会记得你。”唐海华想起他外出务工前,曾在村内当过一届村干部,想到村民生活的艰苦和老党员的期望,他立即到公司提出了辞职。

  回到塘尾头村,在支部委员的选举中,唐海华满票当选为支部委员,更让他感觉到大家对他的信任和期许。

  以身作则筑强堡垒

  “放着老板不当回来当书记,怕是要回来搞些项目工程来做的。”回村伊始 ,不少村民这样议论唐海华。塘尾头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00余人,是回龙寺镇最大的村,也是省级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确实有不少项目和资金由他把关。唐海华坚持以身作则,没有在村内报过一次交通费或油料费,群众提起他来也是纷纷点赞,“他这个书记当的过硬,工资连油钱都包不起,确实是扎扎实实回来做事的。”为解决村里的路灯问题,他三次自费前往长沙市,寻求村内在长沙创业的企业老板支持,经过多次上门拜访,最终得到长沙市嘉宝厨柜的大力资助,为7个村民小组搭建起了路灯。

  同时,唐海华发挥自己多年管理公司的经验,对村内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一是所有项目和资金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实施,二是村“两委”人员不得插手项目和资金,三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资金监管的各项要求。近三年来,该村实施各类扶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项目20余个,资金近700万元,实现零投诉、零上访。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主任刘勇带头成立官桥农民种养合作社、副主任唐仁良带头种植烤烟200余亩,带动贫困户务工、发展产业。塘尾头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获评镇优秀党支部,一次获评县优秀党支部,连续三年获得镇文明绩效考核一等奖。

  不忘初心共谋发展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为群众谋福祉,就是我的初心,回到家乡当支部书记,就是要不忘初心,当一名合格的支部书记。”面对发展重任,唐海华想的最多的还是如何发展产业。他从本村实际出发,组织村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加快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一是大力发展烤烟种植和优质稻种植,进行烟稻轮种。连年稳定种烤烟300亩以上,优质水稻500亩以上。二是积极培育设施农业,促农增收。他组织村“两委”通过村村响、宣传车,前往种植大户家中进行惠农政策、土地集中流转优惠、政策扶持等措施宣讲,共组织种植大户建成瓜菜钢架拱棚30个。三是大力推进该县主打产业脐橙和药材种植,近年来种植脐橙600余亩,各种药材80余亩。四是大力发展特种养殖和常规养殖业,建成年出栏牛80头以上养牛场2个、年出栏猪2000头以上养猪场五个、特种养殖场三个。五是积极解决贫困人口就业。他积极寻求镇党委政府的支持,组织村“两委”进行招商引资,现已成功引进深圳市千童星食品有限公司在该村投资3000万元建产品生产线,2019年8月正式开工营业,并在当地招聘工人100余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贫困人口。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唐海华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2020/09/24/105682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