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月十五大端午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夷江渔樵 罗德树 编辑:redcloud 2020-07-07 17:23:02
时刻新闻
—分享—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日,是新宁的大端午节。

  新宁的大端午无疑是一年当中除了除夕、春节以外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从时令上来说,端午节前的大节无非是春节和元宵,其余如清明和四月八是节气或小节,此后除了六月六半年节、七月七乞巧节、七月半鬼节以外(这些所谓节一般不怎么重视),大节要到中秋和重阳了。因此在将近年中时安排一个这样的节日无疑是很合适也很重要的了。此时正值仲夏,红薯已经扦插,禾苗已秀未熟,天气将热尚凉,农事稍有空闲,农人静中思动。因此端午是一年当中最为热闹的节日之一是情理之中的事,何况又是十天之内连过两个节日。

 

  在我的记忆中,五月初五小端午这一天,新宁也是兴过节的,但只是意思一下,吃粽子是少不了的,那时毕竟物资匮乏,不比现如今天天像过年,当然有钱的人家也会杀鸡杀鸭。但是划龙舟照例是要到大端午节的。因此到了大端午前后,才真正热闹起来。

  艾叶菖蒲是早就在小端午就挂好了的,到大端午主要讲究的是吃和看龙舟。杀鸭杀鸡,煮盐蛋皮蛋,包粽子,蒸发糕,忙得不亦乐乎。

  每到那几天,我家厨房旁边的尿凼坎上那株七片叶的老花椒树是最受欢迎的,每天都有远远近近好多起人来摘花椒。我照例要向每起摘花椒的人问候一句:“你们家今天也吃鸭子啊?”

  摘花椒的人也照例回答:“是咧是咧,过节嘛。你们家也吃鸭子吧?”

  我也回答:“是咧是咧。”

  到了那几天,手巧的姑娘用小块的碎布包上棉花,缝制成大姆指大小的小布猴,惟妙惟肖,十分可爱。一串一串小猴用麻线连起来,扔到江里,顺江而下,我好几次在江边捡到这种小布猴。我们家穷,从来没有买过玩具,捡到的小布猴就是我们的好玩具了。

  真正热闹的自然是划龙船和看龙船了。县城金石镇通常是在犁头湾前,放生阁下到西门码头一带是龙舟竞赛的主要场所。除金石镇以外,沿夫夷水一带的重要集镇如黄龙、清江桥、回龙寺等照例也要赛龙舟。

  乡下的农人,都到离自己最近的江边集镇去看赛龙舟,新宁称为看船。县城毫无疑问是人群集聚最多的地方。新宁人的叫法,县城上游的到县城来叫下街,县城下游的叫上街,总之统称行街。每年到了这一天,远近几十里的农民都要收拾一番,把家里最好的衣服穿了出来,早早地就进城行街,一则看船,二则探亲访友。做生意的抓住这难得的发毛毛财的好机会,在各条街上摆摊设点,挑担的,提篮的,推车的,商贾辐辏,万人空巷。江中锣鼓喧天,波翻浪涌;两岸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街上人流如潮,熙来攘往。形容为缩小版的《清明上河图》也不为过吧。可惜我这支秃笔实在无法描摹这盛大景象。

  平时只有几千人的县城到大端午就挤满了上万号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因此一不留神就容易走失孩子,记得每年过大端午总有几起丢失小孩的事情发生。好在那时从未听说过有人贩子拐卖妇女儿童,就算走失了孩子,总有好心人暂为收留,等待亲人找上门来认领。新宁县城也就巴掌那么大,就是找遍县城也不需费多少工夫的。我妹妹就曾经丢过一次,当我爹妈沿街一路寻找时,发现她正坐在一户好心人家里吃面条呢。

  这一天也是相亲、提亲的好日子,媒婆们忙着给年轻人们提亲,带着年轻人去相亲,根本忙不赢。已经订了亲或是结了婚的,这一天照例要给岳家拜节,提上一篮子粽子发糕,带上一只鸭子,去岳母娘家,叫送节。

  我从前没有离开新宁时,总以为全中国都像新宁一样是过两个端午节。直到外出读书,在外面第一次过端午节时,与外地的同学发生了一场争执,才知道不是每个地方都过两个端午节的。

  那次也是农历五月十五日,我在寝室里发表感慨,唉!今天又是大端午了,可惜没有龙舟看。我这话立即招来长沙和湘北几位同学嘲笑,端午节都过去十天了,还过什么端午节?我细述我们新宁历来就是过大小两个端午节的情况,说在我们那里大端午更热闹,家家杀鸡杀鸭吃粽子,比小端午还热闹。有促狭的同学嘲讽说,那是因为你们那里的人嘴馋好吃,好像我们过两个端午节过错了似的。我则反唇相讥,说他们孤陋寡闻,连大端午都不晓得。

  前些年,我看到湖南的大作家王跃文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只有他的家乡溆浦是过大端午节,别的地方是没有的,我当即就大为不平,原来大作家也有糊涂的地方。

  后来有一次见到他时,我跟他说,王老师,你是大作家,但是我要纠正你关于只有你溆浦过大端午节的说法,我们新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是过的两个端午节的。我还借此给他上了一堂课,说,我们不完全了解的事情就不能说绝对了,说有容易说无难啊。

  “说有容易说无难”,这话是上大学时一位老师教给我的。大学毕业几十年了,老师讲的课往往就只记得几句话了。“说有容易说无难”这话是我印象最深的。世上的事情,但凡我们不了解的,千万不能随意否定。比如有人说世上有鬼,他说有,你就不能随便说无。他说有,可能是他亲自看到;你说无,你就拿不出根据来驳他。这是题外的话了。

  新宁过大小两个端午节不知道始自何时,这实在是没人讲得清楚的,总之应该是年代久远的了吧。

  端午文化源远流长,论述端午起源和端午习俗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今日既然提起这个话题,不免还是想考证一番。我首先查阅了《荆楚岁时记》。

  《荆楚岁时记》为南朝梁时的宗懔(约公元500年—约563年)所著,是中国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最早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民俗学著作,以时为序,自正月初一至大年三十,凡三十八条,记录了古代荆楚地区四时八节十二个月重大节令的来历、传说、风俗、活动等,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神话、农事、生产、婚姻、祭祀、家庭、医药、文娱、体育、旅游等众多领域,并流传至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其中关于端阳竞渡、寒食禁火、七夕乞巧、重阳登高等民俗记录,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关于端午,书中这样写道:

  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按:宗测字文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曰:“岁多病则艾先生。”

  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

 

  这里说的屈原投江是五月五日。这一说法还有很多的记录,兹不赘述。

  我一直想找出端午节源于五月十五日的根据,要不然我们新宁的大端午岂不是无根无据,白过了。

  正在遍阅史志而不得的时候,突然翻到《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看到这一节的最末赫然写道:

  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到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而南郡、襄阳尤甚。

  这里明确记载的是,屈原于五月望日(望日是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投身汨罗江,当地土人纷纷驾扁舟追赶至洞庭湖而不得,后来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此一习俗尤以洞庭湖以北的南郡、襄阳为甚。

  隋书为唐初魏征所著,魏征(公元580年-643年)略晚于宗懔几十年,作为一代名相,按理说不可能不知道在他稍前数十年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魏征描述的端午龙舟竞渡的情形,绘影绘声,应为隋唐之际已经广为流行的习俗了。他修隋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却没有采纳宗懔的记录,而另采五月望日的说法,颇令人费解。

 

  我这里列举了五月初五和十五的两个例证,孰是孰非,终难判定。不过,端午早已成了一种融入人们生活的时令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非要判定是哪一天,既无可能,也不必要。愿意过一个小端午的已成自然,愿意过大小两个端午的亦无不可。最后,以一阕《西江月·庚子吊屈原》作结吧:

  耿耿星河清气,幽幽博爱衷肠。举身一跃赋国殇,千古犹催后浪。

  户户行街烹粽,家家挂艾悬菖。千帆竞渡祷安康,唯愿乾坤朗朗。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夷江渔樵 罗德树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2020/07/07/1056917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