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嚼食玉米杆杆的年代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李林 新宁公路局 编辑:redcloud 2019-09-16 20:35:27
—分享—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孩子的秋天要来得更早。我喜欢秋阳下的舒爽和旷远,让人心旷神怡,有飞的感觉。我更喜欢秋阳里那富有层次的色彩和沉甸甸的收获,其中就有玉米。

  秋分一过,藏匿在苞叶中的玉米粒逐渐饱满瓷实起来。剥开层层苞衣,用指甲恨抠也无法在玉米粒上留下印痕的时候,那一颗颗温润如玉,跟阳光一样肤色的“金谷子”就成熟了。对于孩子来说,那脆嘣多汁,可直接食用的甜玉米杆比起玉米棒子更多了一层诱惑。一季的零嘴,贪婪的胃,猎取不可多得的养分,支撑那个年代的身躯。

  那时不似现在,超市里各种诱人的零食和水果,顺手而来的蔗糖。可吃的零嘴少得可怜,那仅有的玉米杆就成了孩子们与甜味最深刻的记忆。我的童年里,只在书本上见过苹果、香蕉、菠萝。儿时的我们是一群饥饿的小兽,小伙伴们在野地里挖野菜采猪草时所能碰到的能吃的东西,田野里生长的零零散散的野花野草野果,长在野地里的野枣、涩梨、毛桃、苦李统统成了我们的野味。没有一个孩子不贪嘴,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零食。就连田埂上的茅草根也被我们细心地连根拔起,用手捋掉表面的泥土,直接送到口里一顿乱嚼,感觉很脆很甜。

  乡下的孩子把甜玉米杆也归类于野味。“叶尖刀,花开顶,籽生腰。”说的就是玉米。湘西南的玉米一般在八月初成熟,黄牛角一样粗细的棒子先是吐出粉红的缨儿,慢慢的,颜色越来越深,直到变成深酱紫色。这时候玉米棒子也一天天粗壮起来,雄赳赳地在阳光下展现着自己的挺拔和伟岸。单株玉米亭亭玉立,剑叶修长,随风而舞,遇雨而歌。

  谢花结籽后的玉米苗由淑女变成大妈,杆杆虽然粗壮,却干涩无味,如同嚼棉絮,未及授粉的玉米苗则变成甜杆。在糖果稀缺,高粱杆当甘蔗嚼的年代里,甜玉米杆的存在,分明是大地提前犒劳孩子们的礼物。咀嚼甜杆杆,这是一丝丝何其惬意的一次逡巡和吸吮啊。甜玉米杆,我们都管它叫“公杆”。它们一般都不结籽,只在杆杆中部留下一个牵满红缨的瘦小棒子,在光合作用下,营养都化作果糖在杆杆中贮存起来。

  那些没有结籽的玉米杆,在玉米看来是遗憾,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是难得的口福。农家孩子对甜玉米杆情有独钟,走进玉米地,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哪根杆杆是甜的。甜杆杆比一般的玉米杆略显细小,质地硬,口感脆嘣,水分充足。与小伙伴坐在地头,用牙齿剥开玉米杆杆的外皮,一截一截。大口大口地咀嚼脆甜的芯杆,掷地有声地吞咽甜甜的蜜汁。在我们咀嚼声里,甜杆化为一堆没有汁水的碎渣,那是一种原汁原味的享受。

  甜玉米杆也曾是大人劳作休闲时的一种消闲食物。在甜杆杆中,表皮颜色越是青幽的,尤其是那种青中泛紫的,糖分更多,味道更甜。玉米收回后,在地里找寻甜杆便成了收获中的第二件大事。其实,玉米杆的外皮缘口很锋利,稍不留意就会割破手指,只是玉米杆的甜味太诱人了,谁也没在乎那点小伤。

  当然,一捆甜杆杆吃到最后,几根可数的杆杆便让孩子们的眼睛都贴在上面,甜杆便变得分外珍贵起来。我有一表妹,拇指少了一截,不用说,都是甜杆惹的祸。一根甜玉米杆,去掉干涩无味的尾端,一段甜杆被姐弟俩叉开拇指和食指反复丈量,最后由弟弟掌刀,姐姐以拇指为记号,靠在分割线上。落刀时,姐姐怕弟弟多分半截,手指又移近几分,结果是一截拇指跟杆杆同时断开。在表妹回忆分食甜杆的过程中,当时包扎伤口时没哭,在吃完那半截甜杆杆后才开始哽咽。究其原因,不是手指疼痛,而是杆杆太短,吃得不够尽兴。那些难忘的童年往事,其实也是那个贫穷年代的畸形产物。

  读小学时班里有个同学,当时正值玉米收获季节,来学校时带了几根玉米甜杆,刚到教室就被大伙一拥而上,瓜分干净。上课时,每人都背着老师拿一截玉米杆,老师转头时就小心迅速地轻咬一口,整个过程惊险而又甜蜜。在多年以后的同学聚会上,几个饕餮大神还对此事津津乐道,口沫横飞。

  咀嚼玉米甜杆,如同咀嚼清贫略有甜蜜的时光。那一丝清甜早已根植于血液,让我在往后无数个苦难的日子里能够安如泰山。怀念儿时的那片青纱帐,怀念玉米地里的那一片馨香。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李林 新宁公路局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2019/09/16/105726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