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光明散文:舜皇乡思泉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岳麓山下 编辑:redcloud 2019-01-03 15:06:26
—分享—

  生活在城市,常常被五光十色的饮品文化风景弄得眼花缭乱。然而,尽管这些饮料给人以多滋多味、美好隽永的印象,仍难淹灭我对那眼深藏于舜皇山中清清古泉的无尽回忆,难解我翻腾心底绵绵不断的乡思之渴。

  山野之泉,自然没有济南、苏州名泉那样声名远播,但她却与巍巍的舜皇山永存,当众多水源饱受现代工业文明污染时,她依然在舜皇山的庇护下保留了那份清冽和纯真,更因其基岩裂隙水的身世和品位而备受人们青睐。

  湘西南边陲的越城岭与雪峰山交汇处,有一条秀色迷人的江,叫夫夷江。江边是以丹霞峰林地貌闻名于世的崀山风景区。顺江而下不远,在越城岭山脉北麓有一座雄姿壮丽、风光奇秀的大山,这就是舜皇山,自古称为“楚南第一峰”。这里峻岭逶迤,沟壑迭皱,林木繁密,因为是第四冰川期北方动植物特有的“避难所”,间冰期南方动植物特有的栖息地,被人们誉为南方最丰富的天然动植物宝库之一。如今已开发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舜皇山自古以来,就是湘桂交界的要塞,著名的南北走廊。走在漫长的古驿道上,仿佛古代征战的硝烟还未散尽,运送岭南荔枝的飞骑红尘还在纷扬。

  泉就在弯弯山道边。记忆中的古泉,青石围砌,被满苔迹,有如停驻了岁月风霜,涌出绵绵不绝的舜皇山的传说。那幽古情趣,在全唐诗集中恐也读不到原汁原味的描写。古泉的悠久,是南来北往过路客的旅途寄托,更是方园十里山民的宝贵财富。山民们一辈又一辈从父辈那里继承了这生命之泉,尽情享受舜皇山的润泽,也一代又一代传颂着远古时代舜皇与这山这泉的神奇故事,熏陶着舜皇时代流传及今的古朴的民俗文化。

  山中老一辈都这么说,当年舜皇开垦了黄河两岸的土地,决心开发长江流域,毓化南部地区落后的部族。于是他率领随从开始了著名的南巡。舜皇一行跨长江,过洞庭.经韶山.登南岳,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历尽艰辛,一路来到越城岭山脉北段的一座高山。

  然而,山下洪水横溢、生灵涂炭的情景,使舜皇触目惊心。原来一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危害黎民。舜皇大怒,顾不上长途跋涉的疲乏,立刻跃马挥剑,迎上前去,力斗孽龙。一场大战,只见血雨腥风,天昏地暗。舜皇追杀孽龙,从山下江河,到山中岩壑,终于在一条山沟斩下了龙头。又在山头设立香炉,焚香祷告上苍,镇住龙头不再复活,庇佑下界百姓生民。

  孽龙除掉了,山林重现生机,江河恢复了宁静,人民又得以安居乐业。后来,龙头化成了龙头石,至今矗立在马瓢江豁口上,香炉石也依然高耸于对面的明石岭上,忠实地履行着镇守的职责。

  人们为了纪念一心为民的舜皇,把这座大山取名为舜皇山,并在峰巅绝顶修了一座气势恢宏的舜皇殿。把山下的江称为夫夷江,寓意江河从此平静安宁,造福两岸百姓。至今,夫夷江两岸留有黄龙、白沙、回龙寺、清江桥等地名,舜皇山中保存了关龙坪、降龙坪、上马坪、下马坪等舜皇斗孽龙的战斗遗迹。孽龙受斩时飞溅的龙血,染红了方园百里的岩峰崖壁,从此这一带便有了著名的丹霞地貌。

  舜皇斩杀恶龙后,又带领百姓凿泉导水,洗涤污秽,启智苍生,于是留下了这眼古泉,和十八条山溪。

  著名作家李健吾说: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正是有了充沛的水源,温和适宜的气候,因此引来了百兽群禽,繁植了百科草木植物,使郁郁苍苍、幽深似海的舜皇山更加秀丽妖娆。古人曾有诗赞道:

  "舜皇千亩竹生烟,挹彼山溪清且甜。若使卢同知此味,平生不想惠山泉。"

  奶奶家就在舜皇山里的石灰冲,木板墙杉皮瓦的祖居离古泉不远。解放大军刚进入湘西,在湘西农校读书的父亲便参加了解放军。不久又随志愿军赴朝作战,回国后就留在了外地工作。童年的我曾几次随父亲回过舜皇山老家,中学毕业后又从知青点转回老家山村插队落户。舜皇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传说,山寨古朴的民俗,清甜的泉水和融融的亲情,让我久难忘怀。

  第一次回舜皇山,夜里总难入梦。沟壑中骀荡的晚风牵来嗬嗬的林涛,满山满谷响起了千古舜皇山熟睡的鼾声。仿佛一种苍茫历史低沉的召唤,山中的岁月在山民的梦幻里又回溯到了后世景仰的尧舜时代。好奇的夜风摇晃着奶奶家小院的柴门,也摇动了我童稚好奇的心扉。奶奶告诉我,那是舜皇在巡行大地,用高远的古风为每片山林,每座村寨洗净昨日尘埃,染新山民的心旌。

  晨起,山泉的叮咚把一座座木板屋从古朴苍凉中唤醒。晨风如柔软的丝巾,带着昨夜的温馨,擦拭着悠闲的棕榈叶上散乱的露珠。我坐在棕榈树下吱嘎作响的小竹椅上,数认着屋檐下泥巢中新近飞来的春燕,从那燕语呢喃中,寻找依稀难辨的历史回声。

  奶奶说,这古泉最是滋养人。随奶奶去古泉挑水,常见有邻家的女孩在泉边梳妆。舜皇山里的女孩子,尽管生活清贫,劳动辛苦,虽说不上花容月貌,但肤色却极好。泉边几棵桃树,正是盛花季节,梳妆的女孩映入泉中,如戴满头桃花,弄姿于翠绿的山幕上,一张羞红的脸,如夭桃所化,恰如古诗所说的“人面桃花”。舜皇古泉悄然溢泄出青春浪漫的气息。

  爷爷辛劳了一辈子,也保持了一辈子把玩酒盅的嗜好。不是于晨曦初染的堂屋口独自斟酌,就是在曛黄描画的北窗前邀人笑饮。这个嗜好竟一毫不差地遗传给了父亲。下酒菜无非一碟炒花生或小碗腌刀豆,偶尔也有奶奶特备的几片猪头肉或猪血丸子。酒自然是用古泉水和全家人舍不得吃的糯米酿制,淡淡的酒香,微微的醉意,酒还没醉人,其情其境却早已令人陶醉了。

  抿几口米酒,爷爷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说,当年舜皇离开这里,继续南巡,走到九嶷山,却因积劳成疾,一病驾崩。噩耗传到夫夷江畔,老百姓无不悲戚,纷纷来到舜皇山,凭吊舜皇奋战孽龙的遗迹,睹物生情,个个泪飞如雨,染得山竹泪迹斑斑,从此舜皇山也就有了斑竹,“斑竹一枝千滴泪”,世世代代寄托着人民对舜皇的思念。爷爷说着,擎杯的手在微微颤抖,仿佛端不起注满杯中的舜皇山的苍茫黄昏。

  在舜皇山的夏日,最高兴的便是吃奶奶制做的凉粉。这是一种用传统工艺和舜皇山的凉粉果、古泉水制做的饮料,是城里人难得享用的佳品,白如冰凌,滑如凝脂,加入一点砂糖,沁凉甘甜,一匙下口,暑气顿消。奶奶给我盛满一碗凉粉,也盛满一碗传说。当年舜皇斩杀孽龙后,汗湿重衣,饥渴无比,可是饱经孽龙蹂躏的百姓,颧遍了劫后山寨的废墟,怎么也找不出一只包谷、一块红薯;爱戴舜皇的山民便上山挖掘葛根,燃火煨熟;采摘凉粉果,捣碎和泉水泡成浆状,箪食壶浆,慰劳舜皇。从此凉粉的做法就流传下来。不是贵客来了,人们不会轻易制做。我慢慢啜饮着沁凉甘甜的凉粉,仿佛在品味冷静醒人的历史。

  后来,为事业奔忙,为稻粱拖累,我从夫夷江边的小镇,到邵水河畔的宝庆古城,又到湘江之滨的省会都市,一步步竟远离了舜皇山。

  舜皇山的情结,潜意识中不时激奋我在史书典籍寻找阅读舜帝的神奇事迹,在九嶷山下凭吊追思舜帝的丰功伟绩,在洞庭君山感受倾听融入湖光山色的远古气息。“我欲因之梦寥廓”,仿佛又回到了舜皇山,漫游瞻仰舜帝为民除害的芳泽遗迹,汲啜舜皇山那富含历史文化品位的清冽泉水。

  许多年以后,听来城的乡亲说,舜皇山已开发成国家级森林公园。那苍茫的丛林野趣,幽雅的高峰流泉,旷远的民俗风情,给前往的游人一份新的享受。乡亲带来几罐葛根奶、凉粉汁,说近年县里引进外资,利用舜皇山丰富的资源,开发出各种野生植物饮料,把古老舜皇山珍藏千百年的泉源汇入了现代文化的海洋。

  品味乡情浓郁的葛根奶和凉粉汁.仿佛自己又亲近了舜皇山,只觉得乡思如泉涌,心泉涌乡思。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岳麓山下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