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县崀山景区一对野化放飞的朱鹮“夫妇”成功孵化出了今年首只幼鸟,这是我国中南地区首只自然繁育的第三代朱鹮,为重建长江中下游朱鹮种群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只朱鹮宝宝出生在一株视野开阔、枝叶稀疏的高大松树顶端,为朱鹮08G雄鸟和朱鹮19G雌鸟所产。今年3月16号雌鸟陆续产卵3枚,孵蛋和育雏期间,雄鸟、雌鸟分工明确,轮流负责孵化、搭巢和捕食等。工作人员通过专业设备24小时远程监测孵化情况和巢穴状况,并定时抛撒泥鳅补充食物来源,给朱鹮繁殖哺育护航。
朱鹮监测点饲养员 刘叙勇:4月10日清晨7点左右,今年首只朱鹮宝宝成功孵化。这三天是幼鸟存活的关键期,需要度过进食和体温两大难关,目前气温比较稳定,幼鸟进食主动,状态良好。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世纪80年代几近灭绝,全球种群只剩7只,2023年全球朱鹮数量恢复到10000多只,但近亲繁殖导致朱鹮的野外生存能力下降,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开展野化放归实验尤为重要。2022年,我县分批引进了24只朱鹮在崀山野化放归。崀山良好的生态,为野化放归的朱鹮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截至目前已累计自然繁育幼鸟10只。
近年来,为有效保护和监测朱鹮的繁殖与生存环境,我县建成用于引进朱鹮野化训练的临时鸟笼以及附属设施,并通过朱鹮佩戴的卫星追踪器,记录掌握放飞朱鹮觅食、夜宿、繁殖等规律。同时,每个朱鹮落点村都配备了信息员,负责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形成科研、保护、监测一体的县、乡镇、景区、村全覆盖四级保护网络。
来源:新宁新闻网
作者:李建钢 郑秉武
编辑:张宇昕
本文为新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646948/67/1489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