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姑四两拨千斤,略施小计智退官差,保住了毛十万的身家性命和财产,令毛十万刮目相看,从此认定她就是未过门的儿媳了。讯息传到巧姑那里,巧姑也默认了。巧姑隔三岔五借送肉的机会,向几位嫂嫂打听四公子的音讯,一无所获,这可愁坏了巧姑。四公子去省城读书前,曾对自己发誓赌咒非我不娶,莫非时间一长把我忘了?巧姑望着窗外的青山发呆,一站就是半天,爹爹周屠夫见状,默默念叨“女大不中留呀”。越思念越急切,巧姑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面黄肌瘦,日渐憔悴。爹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只是干着急。
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又是极目萧杀的冬天。毛十万染上风寒,卧病床榻,一天到晚念叨“何时回来?何时回来?”儿子媳妇们见状,访遍了远近的郎中,买了无数的中草药,三个儿子轮流服侍,毛十万也没能喝多少汤药,还是那四个字挂在嘴边,气息微弱如游丝。儿子媳妇们知道,老爷子可能去日不多了,仍希望能见上老四一面。但眼前无法和四弟取得联系,即使取得联系,四弟也不可能一时半会就能回来,三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六神无主,仿佛无头苍蝇。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巧姑挎着一个包袱,火急火燎地来到毛家大院,大家像见了救星一样接待巧姑。巧姑拿出一封信,神态分外凝重。原来信是四弟写的,说自己已去广东,追随孙中山大总统革命去了。还说华夏大地军阀横行,中原烽火,民不聊生,外夷觊觎,船坚炮利,丧权辱国;挽救人民于水火、匡扶社稷于倾覆正是吾侪匹夫之责任。自己不能在家孝敬父亲,孝敬全由兄嫂代劳,革命唯让小弟去做。自古忠孝难两全,不舍小家无以报效大家。另说邻村姑娘巧姑是自己的初恋,望兄嫂善待之,不知自己何时能回?不知自己是否能回?自己绝不能耽误人家的青春年华。如若巧姑找到好人家嫁了,望兄嫂给巧姑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聊表自己的愧疚之心。信是巧姑从乡里邮差那里拿到的。巧姑之前就去问了邮差多少次是否有毛家的信,邮差承诺只要收到毛家的信,就第一时间送给她。巧姑接过毛家兄弟递过来的信,看了一遍,顿觉天崩地裂,心如刀绞,两眼噙泪,踉踉跄跄,众大嫂忙扶撑着。仨兄弟面面相觑,忐忑不安,举手无措。
片刻,巧姑说道:“从你家四弟毛四公子的信来看,他并不知道老爷子病重,他一时半会也回不来,而毛老爷只想看看四公子,想见上一面,接下来怎么办?”
毛家兄弟我望着你你望着我,没说一句话。“让我来顶替你家四弟,大家配合我,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毛家兄弟还没来得及说话,只见巧姑从包袱里取出一把剪刀,猛的一下剪下自己的一对辫子,又从包袱里取出一顶军帽戴在头上,告诉毛家兄弟毛家媳妇该如何如何,一起来到毛老爷子床前。
巧姑扑通一声跪在床前,泣不成声:“爹爹,不孝儿回来了。”毛家兄弟媳妇也轻轻呼唤:“爹爹,四弟回来了,回来看您了。” 毛老爷没有听见,似乎什么也听不见。只见他的右手在蠕动,好像要抓什么东西似的。巧姑抬起头,把毛老爷的手放在自己的头上,老爷子的手瞬间有了感觉,摸了摸那顶军帽,摸了摸军帽下的头发,像是很用力的样子,很快,老爷子的手滑了下去…… 巧姑以儿媳的名份在毛家大院忙完毛十万老爷子的头七到总七,就辞别毛家三位兄长及三位大嫂,告别自己的老父亲,怀揣毛四公子的信,踏上广东的征程。
正是:
千里寻夫出乡关,
巾帼何须惜辫长。
天生睿智担道义,
名留故里入文章。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易开润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新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2021/01/29/10567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