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兰州印象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陈贵清 编辑:redcloud 2020-09-10 10:47:55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的一天,工作累了,我休假来兰州看望那里工作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女,从邵阳武冈机场出发,没有经停,直飞兰州中川机场。第一次来西北,对它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在飞机上我从窗口鸟瞰这座西北重镇,看见到处是荒凉的黄土高坡,实在有说不出的感受......

 

  出得机场坐上机场大巴,一路上,我几乎是用贪婪的情怀,瞪着一对鹰一般的眼睛,到处搜寻与探索它的美丽所在,极力想分辨出兰州的气息与江南有何种不同。机场附近的房屋很是低矮,天空却异常高远,驻足在偌大的广场,人显得是那般的渺小;一路上没有可以欣赏的风景,只见广袤的原野不见绿色的植被,气温明显比家乡凉爽许多,穿个短袖已经不足以抵挡凉意,一阵风吹来,打了个寒战。索性眯着眼睛打盹......

 

  “嗤”的一声刹车声将我从梦中惊醒,已经下了高速已经来到兰州市区。街道两旁是一色的槐树,房子5到6层的楼房居多,没有省会城市的大气,尽管也有二三十层的高楼突兀而出;楼的墙面很是齐整,甚少见到空调的身影。心中喃喃念着兰州的名字,是否会有一股幽兰吐香的芬芳感?实际上,你闭上眼睛深呼吸,能体味到它整座城市都充斥着黄河的浑厚气息,并混杂着苦水玫瑰与百合的芳香。

  苦水玫瑰与百合是兰州二宝。兰州市的苦水玫瑰,由于最初在苦水镇引种而得名,枝多花繁,香气四溢,有江南花卉的妖艳,又不乏西北花卉特有的稳重,其出产的玫瑰花及玫瑰油已占到全国总量的50%以上,真应了“玫瑰之乡”的美名;百合,喜干燥,怕涝,喜长日照,兰州的气候正是适合。百合的花瓣优雅柔和,令人陶醉。大诗人陆游有诗赞曰:“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百合的茎洁白如玉,肉质肥美,食用药用都极佳。

  

 

  处于黄河上游的兰州,与黄河的情谊最为绵长。黄河呈东西向穿城而过,如一条黄丝带系于细长的腰间,又有如一条金色的软鞭,凌空飘舞于海拔1500米的高原之上。穿城而过的黄河,收起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平添了许多温婉和顺的性情。流速不快,只在有落差的地方会翻滚几下身子,但蕴而不发,含蓄而腼腆。遇到雨天,黄河水位大增,颜色也会由黄而红,滔滔而下,滚滚而出,又别是一番景象。夹河而立的是南北对峙的群山,高耸着,是护卫,又是陪伴,山水有情,你浓我浓,山静而水动,可谓动静相宜。

  第二天,在女儿的带领下,我来到黄河边上看水车公园,沿着黄河,是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绿色长廊:黄河风情线。廊内树木荫郁,苗圃花卉相映成趣;长廊的中端,屹立着两轮高达数十米的水车,虽已赋闲,但依然悠悠地转动着,用苍老的面容诉说着兰州黄河的历史;离水车不远处,仰躺着黄河母亲像,远看,像是卧于波涛之上,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详,曲线优美,微微含笑,右侧依偎着的男婴憨笑着,顽皮而可爱。整个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

  

 

  搜索百度查找,兰州古时没有桥,过河全是借助于皮筏,到了近代,有将三艘大船用铁索连接,上铺木板过河,比皮筏便利了许多,但每到冬季,黄河结冰前便得拆除,解冻后再搭建,甚是麻烦。直到1906年,德国人设计修建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建成,才彻底解决了市民安全过河问题。百年以来,中山桥,经历了无数次冰凌冲击、洪水冲刷、地震摇撼、风雨剥蚀、车船碰撞,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历经沧桑之后,他的筋骨依然是那么的强健,如一名坚强的战士,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负着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2006年兰州市政府收到德国人寄来的一封信说中山大桥已经达到报废年限,需要加固和维修,从那时起,政府就不许车辆通行。现在,尽管已有10多座桥跨越黄河南北,但黄河铁桥——中山大桥仍然像一部记载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变迁的史诗,它与德国人的严谨,备受人们的敬仰。

  

 

  我沿着台阶,去到河边,清楚地看到充满了气的羊皮筏子,像极了鼓着腮帮子的顽皮小孩,懒懒地躺在水面上荡啊荡,等候着漂流的游客;忍不住伸手捧起那养育了无数华夏儿女的河水,正想象着母亲乳汁的香甜与可口,一丝丝的凉意已从指间滑落,剩下了滴滴的黄泥浆躺在掌心,不由得感叹的惊呼:

  “好一个黄河,原来这黄,名副其实啊!”

  “别小看了这黄河,尽管黄,尽管是泥浆水,但却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她比乳汁还甜!”

  原来是羊皮筏子的主人,坐在台阶上,仰着头,整张脸被高原的风吹得黝黑,两个脸蛋却是有着明显的高原红,突显在黝黑的脸盘上,于不和谐中寻求到了一份安详的美;个子瘦小,但显精干,说出的话字字有力,自豪的神情不断地从黑亮的眼睛里透射出来。我分明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感恩之情,如黄河般,从他的胸腔喷薄而出,被它包围,被它感动,继而是共鸣。

  我玩得饿了,女儿为我上了一碗正宗的兰州拉面,那香,能勾出潜藏在最深处的口水,坐下来,女婿又上来一壶“三炮台”就着黄河夜景,那份休闲的惬意,颇有人生得意不过如此的感觉......

  听人说起兰州,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一条河,一座桥,一碗面。

  

 

  一条河,就是黄河。黄河奔腾万里,穿越千年,兰州,是它唯一一个穿城而过的城市。每一天,兰州人伴着黄河的气息生活,枕着黄河的涛声入眠,没有那条河会和这座城里的人们如此熟悉和亲近。想遛弯散步了,去黄河边吧;想喝茶聊天了,去黄河边吧;想听戏跳舞了,去黄河边吧;想推一通八卦掌,耍一套太极拳,还是去河边吧,那里河风清凉,风景如画。黄河铁桥披着岁月的光辉安然挺立,黄河水车载着历史的风华悠悠转动,百年古柳摇曳着柔软的枝条洒下片片清凉。从有了这座城开始,黄河就悄悄融入到兰州人的生命里,赋予这方水土的人们粗旷豪放的性格,百折不回的精神,朴实敦厚的品质。

  一碗面,当然就是牛肉面啦,鲜嫩嫩的香菜蒜苗,红艳艳的辣椒油,清亮亮的牛肉汤,黄亮爽口的面条,热腾腾,香喷喷,火辣辣。很多兰州人都习惯早上来一碗牛肉面,吃下去五脏六腑都透着惬意和舒坦 。很多外地人都把牛肉面叫做兰州拉面,这让兰州人听着有些不舒服,觉得这样似乎把牛肉面都叫变了味,在兰州人心里,牛肉面只能叫牛肉面,直接,亲切,妥帖,纯粹。牛肉面从最初沿街叫卖的担担面,发展到今天的中华第一面,凝聚着兰州好多牛肉面厨师的智慧和心血,发掘和传承,但始终不变的,是以它独有的风情,随和的品质,质朴的情怀,实惠的价格,来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多千千万万钟情于牛肉面的人们。说来很奇怪,这样简单的一种面,一旦离开了兰州这方水土,就怎么都做不出它原有的感觉和味道,只有用兰州这片流域的黄河水,在兰州这样一个质朴敦厚的氛围内,做出的牛肉面才会原汁原味,鲜美无比,真的是好有个性和感性的面食呢。

 

  一座桥,中山桥,是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其观赏和纪念价值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一条河,一碗面,一座桥,就这样共处于一座城,蕴含了黄河母亲容纳百川的气度,包含了黄河勇往直前的精神,传承了黄河文化深厚绵延的内涵,成就了一座城,成就了兰州,这座温暖而又深情的城市......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陈贵清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ww.langshan.gov.cn/content/2020/09/09/105685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