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昕哥•侠哥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范诚 编辑:redcloud 2019-01-21 12:02:30
—分享—

刘昕生活照

  昕哥是我的老乡,我们成长于崀山脚下,夫夷江畔,同饮一江水长大。他又是我的师兄,我们共同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他学的是艺术,我学的是文学。他比我高两届,我叫他师兄。

  师兄有一个笔名,叫做“川峡”,因为他出生于河南的三门峡。他有一方图章,就一个“浹”字。我觉得他用这个“侠”更贴切一些,他的为人处世,表现出更多的是侠肝义胆行为,所以我既称他“昕哥”,也叫他“侠哥”。

  

 

 

崀山图

  昕哥出生于1958年,父亲是一位军人,原来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当时父亲部队正在三门峡搞建设,母亲随军。几年后,父亲复员回到新宁,在县文化馆工作,写字画画,在新宁很有影响。

  昕哥从小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上学时,便在美术方面显示出不凡的天赋。高中毕业后,下放到长湖村劳动四年,成为有名的“乡村画匠”。

  那时农村还没有照相这个概念,老人家年纪大了,就请人画一幅画像,留作纪念。自从昕哥下到农村,那些给老人家画像的事就由他包了。每到闲暇时,或者生产队开会,他就支起画架,为老人家画像。老人家的面貌、神态,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常常赢得老百姓的啧啧称赞。

  

 

 

龙脊栈道锁驼峰

  生产队一位飞行员转业的军人,身材高大,十分强壮,从城步大山中放松油回来,不到几个月就去世了。有人说是中了苗蛊死的,才四十多岁。家中没有现成照片,家人就请昕哥去画像。给死人画像?开始昕哥还有点胆怯,但想到老百姓的信任,义无反顾,就去了,而且很快画成。老百姓评价说,简直把死人画活了。

  1979年,昕哥考入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他算是我们新宁最早考入高等院校学习美术专业的人之一,后来新宁许多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他的影响、感染、指点甚至莫大的帮助。

  

 

 

漫步紫霞沟

  我和昕哥相识,就是在师大读书时。他那时在南院,我们在北院,我的另一位老乡同学蒋斯乔兄刚好是他的中学同学。入学后,我们利用周末一起到南院看他。走进他们寝室,只见床头到处都贴着各种素描头像,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颜料、画笔。侠哥留着点胡须,已是一幅艺术家派头。对我们的到来,自然是热情接待,请我们吃饭,还带我们到南院周围走了一圈。

  后来一次相见,是他们毕业时。他因成绩突出,1983年毕业时,本来计划留校的。这时,邵阳的武冈师范学校来到师大要人,而邵阳地区就他一个学美术的毕业生。学校临时改变主意,要他回武冈去。这时,他却不愿意了,便找学校领导,要求重新安排。恰好,湖南美术出版社要人,老师们便推荐他去,于是,他去了美术社。

  

 

 

深冲图

  我大学毕业后,去了湘西。虽然我们没有见面,但兴趣爱好,甚至心灵是相通的,那就是热爱大湘西的文化,并为之而努力学习、推介着。侠哥从事的是美术作品编辑工作,主要做连环画的选题、设计和编辑,他编辑了一系列有关湘西的书籍,在业界很有影响,像《沈从文笔下的湘西》(8册)、《走进大西南——西南风情写生集》(11册)、《湘西孩子笔下的世界——儿童速写集》等等,后者还荣获1997年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所获奖金10万元,昕哥一分不留,全部捐给了湘西的希望小学。《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则荣获了“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展览”封面设计二等奖。

  为了探寻沈从文的足迹,昕哥一个人沿着沈从文当年的路线,在湘西走了一个多月,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也写生了很多当时的湘西美景,这些资料已经成为一个时期湘西的珍贵史料。

  

 

 

深冲溪畔

  有一次,他带了一批画家到张家界写生。张家界正下着大雪,但雪中的张家界更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带上干粮,踏雪去最高处袁家界写生。在路上,他们遇到了两个香港的摄影家。原来他们两人沉迷于山中的雪景,被大雪滞留在山中,山上没有任何食物,已经饿了两天。所带的胶卷用完了,肚子却饿扁了。侠哥听说,赶忙将自己团队的干粮全部送给他们,他们千恩万谢才离去。

  除了关注湘西,昕哥更多的关注着故乡,关注着故乡的学生。作为全县最早考上美术专业的高材生,故乡很多学生以他为榜样和楷模,立志进取,学习美术。

  

 

 

惟妙神奇辣椒峰

 

  每年的美术专业考试前,老师带着学生来到长沙。他就请他们吃饭,给他们讲课,还给他们联系专业老师,鞍前马后,忙得不亦乐乎。他那时还是单身汉,住在美术社分的一间小房子里。故乡有几个学生专门投奔他而来,挤在他狭窄的宿舍里,跟他同吃同住,学习美术。这一住就是一两年,那时的学生生活很苦,昕哥还拿出自己的工资,不时请他们吃饭,改善伙食。他们后来都考上了著名的美术院校,有些成为美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工作后,虽然很少回故乡,但故乡时刻魂牵梦绕着。他总希望尽自己所能,为故乡做一点事。机会来了,1993年,由他策划并任责任编辑的大型画册《中国崀山风光》由他们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崀山的画册,也是第一次将崀山风光整体向外界推介,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故乡崀山渐渐被外界所认识,对其后来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夷江春暖图

 

  每次回乡探亲时,他没有闲着,带着几个学美术的同伴或者学生,到故乡各个地方写生、拍照,他曾经沿着崀山的峡谷走到了广西资源境内。还曾经边走边画,步行到过故乡的深冲。深冲旧时为新宁“八峒”之一,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但风光绝美,令人流连。

  因为编辑工作繁忙,昕哥很少有时间作画。但有时候一想到故乡,便激情迸发,不能自己。拿起画笔,就画起故乡的山水来。这就创作出了一系列崀山的作品:《崀山图》、《崀山丹霞图》、《龙脊栈道锁驼峰》、《惟妙神奇辣椒峰》、《漫步紫霞沟》、《深冲图》、《深冲溪畔》、《夷江¬春暖图》等等,接连出世。他画的崀山,笔力雄健,着墨粗犷,所画景物,超凡脱俗,画出了崀山的灵魂。业界评价,他的故乡作品,是崀山最好的画作之一。

  他还策划了“崀山名家画崀山”活动,组织新宁籍主要画家,创作以崀山为题材的作品,在故乡新宁展出,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醉心于自己的编辑领域,这些年,昕哥成果迭出,多次获得国家和省一级新闻出版图书类奖项。后成为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还曾任该社“美仑美术馆”馆长。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家协会《连环画艺术》编委。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他的中国工笔画作品《博》,水彩画作品《湖湾》,山水画作品《黄土魂》,连环画作品《关东晌马》等,多次参加全国各种美术大展,并产生较好的影响。

  不知不觉,昕哥就到了退休年龄。他说,退休后,他将心无旁骛,好好作画,将这些年因工作因喝酒而耽搁的创作重新找回来。昕哥有这种愿望,更有这种实力。我相信,他会抓紧时间,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作者简介:范诚,湖南新宁人,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湖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选刊》签约作家。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大地》《芙蓉》《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创作与评论》《湖南文学》《西部散文选刊》《芳草》等各种报刊并多次获奖。已出版散文集《崀山走笔》《本色凤凰》《阅读湘西》《崀山乡土》《走玩湘西》《凤凰:那些人,那些事》等。通讯地址:湖南长沙市开福区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邮箱:949704530@qq.com。电话:15074980808)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范诚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