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瑶乡养鹿。
黄金瑶乡养牛。
风力发电。
本网讯(通讯员 李龙生 陈小苗 李良钦 兰亮)8月1日,笔者来到黄金看到了一个用扎实的基层党建工作雕琢出来的新黄金。
黄金瑶族乡党委创新基层党建设工作,促进黄金的全面发展。“通过党建工作月讲评例会,我对党建的业务更加熟悉了,对党的最新政策、方针更加了解了,开展工作更加大胆了,有底气了,不像以前因为党建业务不熟悉,工作放不开”。黄金瑶族乡百宝村支部书记李绍东对该乡的党建工作月讲评例会称赞不已,2018年以来,黄金瑶族乡党委针对去年村支两委换届以来,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对新形势下抓党建工作效率不高、执行不力,工作推进不平衡的情况,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月讲评例会制度,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努力构建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工作机制,全乡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一是抓实参会对象促履职。二是抓实学习内容促提升。三是抓实讲评成效促整改。四是抓实督促检查促提高。
黄金瑶族乡,位于湖南新宁西南部,平均海拔1100米,群山环抱,溪流低唱,翠竹临风,古树参天,这里自宋朝以来,是瑶族同胞集中居住的瑶乡之一,古八峒之地,流传着奔放的民歌、激情的鼓韵和古朴的乡俗,传承着古老的瑶族文化,更展示出十九大后瑶乡新颜。
草山离天三尺三 风吹草底见牛鹿
夏季,来到黄金,正是鹿茸生长成熟的季节,驱车来到枫木坪养鹿农户家,惊讶地看到这里已围着一群游客,正在喝着鹿农刚锯下鹿茸放出来的新鲜梅花鹿血。古代只有皇上才能喝到的梅花鹿血,具有养颜美容、治疗贫血,调节免疫,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抗疲劳,改善性功能等多项治疗保健作用。如今,平头百姓都能喝上。这家鹿农说,一头鹿每年可锯两次角,第一次锯角,鹿血约3斤多,每斤1000元。鹿茸约4斤多,每斤1300元,共可收入8000-10000元。第二次锯角的收入可以保当年的开支成本。据了解,他家养了近30头鹿,年收入20-30万元,这里农户大多养10-30头鹿。
年轻乡长邱叶红介绍,黄金境内有草山35万多亩,比南山牧场还多10多万亩,人称“南方大草原”,养殖牛、鹿是乡内农户的重要经济收入之一。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山,看着远处的牛群、鹿群,真让人感叹,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
竹海送清风 桃林又一村
酷暑时节,到哪都是热,可一进入黄金,顿感清风拂面,凉爽沁心。就是看着那一浪卷着一浪迎接你的竹海,也会心旷神怡。穿过竹海,进入了桃林。一条清澈的山涧奔流穿村而下,树上鸟儿婉转的啁啾声,偶有的几声狗吠声,更让整个村庄静如处子。桃林村,是掩藏在黄金瑶乡的一块“美玉”。
近日,黄金乡党委组织乡里干部和桃林村党员开展“爱我桃林,发展桃林”为主题党日活动。在开展党员宣誓活动后,党员干部们便在该村进行楠竹低改、种植中药材。
近年来,桃林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特色村寨为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乡党委、村支部带领下村民广种挑树,如今桃果成熟之际,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千五百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里竹树环抱,让绿色恣意环绕。民居四周还有灿烂怒放的山茶花,映山红,碧青舒展的松树,房前屋后通常置有菜地,菜叶招展。寻步其间,眼睛拂过在乱石中奔流不息的山涧、风雅宜人的翠竹林、青绿逼眼的野草丛,处处成景。
桃林村村支书李振华介绍说,桃林村全村1321人,321户,7个村民小组,去年实现了全村脱贫。村里有名胜古迹《金凤庵》、石板桥。春天有桃花、杜鹃、油菜花;夏天有映山红、猕猴桃花;秋天可采摘猕猴桃、黄桃、锯鹿茸血;冬天可到竹林采挖冬笋。文化习俗通常有吃乌饭、打油茶、包粽子、杀年猪、打糍粑等。今年计划把村设施建设好,明年来会见到一个更美丽的桃林村。
目前,当地已种植猕猴桃、樱桃、黄桃160余亩,种植特色水果、养殖梅花鹿、牛、羊等让该村很多群众脱贫致富,走上了致富道路。去年,该村顺利实现了全村脱贫。桃林村,镶嵌于崇山峻岭中,点缀在阡陌交错间的传统村落“明珠”,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
瑶乡六十年 党建增福祉
“山泉好饮合心欢,唱歌跳舞妹来陪,燕子归了春也归,桃花赠哥莫空回……”在瑶乡的一座古桥上,瑶家阿妹扯开清亮的嗓子,唱得那么甜。黄金瑶乡,这里有着浓厚的山歌氛围,村寨里老人、小孩几乎人人会唱。
“喝油茶去!”听罢山歌,来到热情好客的瑶家人家里,在一张圆桌上,香喷喷的油茶在碗里冒着热气。进瑶家寨子,喝油茶前必定要先喝瑶家的“拦门酒”,喝了“拦门酒”,接着再喝油茶。在瑶乡亦盛行打油茶的习俗,油茶既是饭前必食的饮料,又是迎宾待客的风味食品。当地的油茶具有香、咸、辣、甘等味,并有提精养神、祛湿散寒、驱瘴除病的作用。
邱叶红说,黄金乡至今还保留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如豪放粗犷、高亢婉转的瑶族山歌;风格独具、魅力十足的瑶家舞蹈;色彩绚丽、独具特色的瑶族服装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倚山而建、构造独特的瑶族建筑;手工精细、造型独特的瑶族乐器等等。
历年来,乡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目前已挖掘整理口头传说、表演艺术、传统礼仪、传统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多种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独具民族特色的黄金歌、花竹歌、溜溜歌、敬酒歌等民谣;就地取材,用竹子所制竹琴、竹鼓、竹葫芦丝等乐器,被堪称湖南一绝。特别是针对濒临失传、独具瑶族风情的打鼓堂庆盘王民族特色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积极申报,《打鼓堂.庆盘王》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为保护民族语言,编辑出版了《八峒瑶语》,让民族语言实现了由口头流传向文字记载的跨越。
今年又是黄金瑶族乡成立六十周年,为了记录瑶乡历史,保存瑶乡珍贵文化,传承瑶乡美好民族习俗,总结发展经验,建设文明、幸福、美丽的新瑶乡,黄金瑶族乡党委政府聘请了地方志专家,编写《黄金瑶族乡志》,并已成稿,即将出版。
产业加旅游 瑶乡展新姿
当天,笔者还走访了投资约两个亿、集灌溉发电一起的大龙五级水利发电系统,新宁县境内第二大水利发电系统,为黄金瑶乡民众生活生产就业带来很大便利。正如新宁县水利局原副局长朱晓良说的,“水生万物,电送千村”。还有竹器加工厂,制造的竹龙活灵活现,深受商家和观众喜爱……
今天,走在黄金乡,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风电二期25台机组全部组装完成,即将全部可以并网发电;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占地面积200平方,建筑面积800平方,总投资180万元,建筑设计为瑶族建筑风格,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去年11月30日,市委书记龚文密来该乡进行调研,给予高度评价。
特色产业发展成为该乡经济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该乡海拔高,多山地,不适合机械化的农业产业,为了让群众脱贫致富,该乡选准了最适合该地区的梅花鹿、竹鼠特色养殖和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种植。目前,全乡梅花鹿养殖达到4000余头,每头年纯收入约5000余元,这项产业为全乡群众增收200余万元;猕猴桃种植达600多亩;竹鼠养殖达2千余只;中药材种植达到400余亩。
为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今年该乡深入推进“四边”绿化行动。“四边”绿化工作将造林和育苗相结合、景观和旅游相结合,植树造林完成800亩,在圳水村建立一个150亩的杉树造林基地示范点。在百宝、二连等村公路沿线进行了桂花树亮化,种植桂花树约7600株。为助推桃林村旅游发展,该乡在桃林村公路、河道沿线种植景观桃1万株,今年春季已开花。
该乡党委书记罗先武激动地告诉笔者,今年是黄金瑶族乡建乡60周年,为充分展现该乡成立60年来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已确定了黄金街棚户区改造、民族特色村、民俗文化广场项目等18个民生、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设计已基本完成,民族新村及文化广场项目完成了方案制定,其他项目基本已完成前期的协调衔接,即将推进。为切实开展好“全域旅游”工作,构建“一体两翼”旅游格局,多措并举,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组织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组织文体卫站充分利用瑶乡楠竹资源,创造性地开发了竹葫芦丝、竹琵琶、竹二胡等竹制乐器,并准备申报国家专利。还邀请了国内外享有高知名度的创景天下旅游投资机构专家殷海雄到该乡考察,提出初步旅游规划设想,且将黄金-黄金牧场道路旅游提质改造、民俗文化广场建设、黄金乡民俗新村(黄金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纳入“六十大庆”项目库。
一个平安、和谐、绿色、文明的新瑶乡——黄金瑶族乡,“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这里,湛蓝的天空下,古老与新式结合的村落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叠翠的层峦、万顷的翠竹、清澈的溪流、袅袅的炊烟、日落而息的农耕景象。黄金瑶乡的明天渐渐清晰,一幅乡村旅游的盛景正在绽放,比眼前的禾花更明艳,瑶乡人民沐浴着党的阳光……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李龙生 陈小苗 李良钦 兰亮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