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新宁县教育局教育发展督导组新宁县老科协教育科学调研组一行数人,对该县黄金瑶族乡中学的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联合调查,一踏进学校办公室就直觉到一支教育奇葩芳香四溢,光彩照人:在2012年—2013年度全县九年级义务教育发展评价中黄金中学获一等奖;2014年全县27所初中九年级综合评价黄金中学获第一名,毕业生合格率达98.91%,毕业班7科会考,该校成绩最低的一科都跃居全县第6名。联合调研组请校长戴红英介绍成功的真谛,她说:“除了依仗乡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我们最满意自己的——”戴校长正待凝炼回话的观点,一位校方参会人员脱口而出:“我们最满意学校行政和全体教师都种‘高产田’。”一句话激活了座谈会,一场围绕着“将学生人为划分为‘尖子班’与‘普通班’好还是自然混合分班好”的探讨一步步引向深入……
黄金中学地处扬名三湘的八峒瑶山,距县城50多公里,最大的短处是交通受阻,信息闭塞,师资难觅,生源短缺,同山外相比获得同样的成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戴红英12年前高校毕业进入黄金中学,7年前当上校长,第二年便毅然取消了该校持续多年的将学生分裂为“尖子班”和“普通班”的治学陈规,相对平衡地将每个年级的100名左右的学生均分两班,同时取缔了“尖子班教师”和“普通班教师”的名分。这个大胆尝试能否成功?一位参加座谈的学校行政一语破的:“过去办尖子班只能成就一部分人。”这就是说,人为划分“尖子班”和“普通班”,必将打击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结果人为地让他们很可能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可是,怎样才能在八峒瑶山这块土壤贫瘠、良种缺乏的园地里种出“高产田”呢?颇有组织和教学经验的戴红英一班人首先从自身抓起是个关键,他们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以2014年下学期为例:戴红英主教初三一个班的5节英语、分教初一一个班的2节政治,另加排班到人的自习辅导课,仅课堂教学任务即与几名未当班主任的普通教师相差无几,其余3名行政人员包括副校长、教导主任和团委书记,有兼任班主任的,有教语文数学的。而且,无论行政和教员,每个年级两个班只能分教一个班,让行政同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很自然地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校长带了好头,教员们自然你追我赶。这里,只概述几名特岗教师如何奋发向上、奉献瑶山即可见一斑。特岗教师王海艳是娄底市双丰县人,在大学学计算机专业,2010年考进黄金中学后虽任教数学仍然辙不对路。但是,她被学校行政和同事们的育人激情所感动,便付出双倍的努力为瑶乡孩子们服务。她批改学生作业时,都把有错题的学生请进自己的办公室当面施教,无偿开辟第二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2014年上学期她任教的初三数学名列全县前茅。另一名特岗教师谭踔,长沙市人,2009年考上黄金中学。不料,与他同行的另一人竟被八峒瑶山的艰苦环境吓跑了。立志山区的他不受感染,背上行囊,毅然进山,校长们的热情、教师们的友情、孩子们的亲情让他忘却长沙。现在,谭踔当上校团委书记,在黄金找上对象,生下小儿,家中父母兄长都很放心。这,只是这位特岗教师成功的一面,2014年上学期,他任教的毕业班物理课,全县验收人平89.5分,稳居第二名,校长和学生都给他投身山区教育事业打上满分。
末了,文章还得为戴红英赘述几笔。戴校长虽然还只年过三旬,却是大胆用人、乐于帮带的高手。2013年至2014年度的毕业班两班政治课,她带上一名新手分别任教,既是师徒,又是竞争对手,两人携手创造了奇迹,2014年全县毕业会考科评夺魁,黄金中学行政带徒同种“高产田”的佳话迅速传遍八峒瑶山!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通讯员 蒋科 刘秉红 刘爱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