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造林3万余亩,遍及省内外。目前有固定员工85人,办有造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正设想创办一个林场。望着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是山山岭岭绿意盎然。谁能想到,这只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大手笔?
决定造林,源于探亲
“看到屋前屋后咯荒山,我心痛。我就有了一个想让所有荒山绿起来的想法。”我们问及李中根为何突然想起要造林时,憨厚的他坦言说。
2004年,李中根回家看望父母,恰逢村里新增“火烧山”,看到屋前屋后的荒山 他心里不觉一“痛”。心想,只有让家乡人富裕起来了,只有让家乡的山山水水亮丽起来了,心里才有一份真正的踏实。 在了解了林地承包的诸多优惠政策后,下定了决心:“不当打工者,要当主人,让家乡的山绿起来,让家乡的水清起来。”
打工者,成了“造林大户”
妻子知道李中根要留在家里造林时,在电话里骂道:“你疯了! 你要在屋里造林,我就不回来!”李中根只是听着。老父母知道了,也嚷道:“你是呷嗯得饱饭咯人,有了几分钱,就兴名堂。”李中根仍然只是听着。村民想,就是山林让你包到手,投入大,收益周期长,干咯样咯事,不是傻瓜就是痴子。
李中根不是傻瓜,他看到了植树的前景,不但会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效益,而且会造福家乡父老;但他确实是一个痴子,决定痴情于绿树成林。
尽管遭到许多人反对,但他还是坚定走自己路。首先瞄准年过花甲,子女在外的何龙志家的“火烧山”。李中根说愿意花钱承包他的荒山,何龙志心想,能让荒山变成钱,巴不连得。一拍即成。于是李中根与村委签订了第一份合同。何龙志的荒山得了4800块钱的消息,一夜之间传播开去,有荒山的农户纷纷找上了李中根的门。9年来,李中根先后投资30多万元陆续承包了本镇的赤竹、对江、杨龙、光荣的荒山3000余亩,还先后帮助黄龙、金石、麻林等乡镇造林1600多亩。2011年5月,又投资30万元成立了新宁县祥绿造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之后,还与东安,广西签订合同,协助造林一万多亩。
2007年,李中根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户”;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县“造林大户”称号。
李中根怎么能承包得下这么多山?
李中根家住一渡水镇对江村,自古以来当地就流传着“有女莫嫁杨栗岭,鸡公呷水望天上”的民谣。桃花岭、球雨岭……也比杨栗岭好不到哪里去,多“火烧山”就在所难免。改革开放后,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别说在家里的人管不了山,就连山脚下的田都管不了。这要从地理环境说起。先说球雨岭,原名求雨岭。只缘山顶古有一庙,专门用来求雨之用而得名。球雨岭下是魔石塘水库,是对江村唯一的一个水库,一千多亩稻田全靠魔石塘灌溉。按当地人的说法,“呷饭全靠魔石塘”。球雨岭光了,魔石塘水库就干了,1000对亩稻田就要爆坼,颗粒无收。再说桃花岭,原名逃荒岭,是解放前当地人们躲避战乱之地。岭下有个黄花冲水库,是太阳村600多亩水田唯一的水源,山光水干。球雨岭和桃花岭承包给李中根,村民不但可以得一笔现钱,还能保住1600亩稻田的丰收。荒山承包给李中根后,又被请回来当员工,发给工资。 有李中根这样的“傻子”,村民乐开了花。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
李中根富裕起来了,有专业造林队,还有造林服务公司,人称李经理。可是9年前的李中根,只是一个打工者,并不懂植树技术。当然这难不倒他。他就将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请到家里,请到工地。炼山整地、打穴、植苗、幼林抚育,脑瓜子灵活的李中根很快就学会了。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树苗栽到那个山头,李中根就和员工住到哪个山头。同吃同住同劳动。先后住过的山头有球雨岭、杨家岭、韭菜塘、祖山岭、水库边、严家岭……
李中根深深懂得“一人呷沤肚肠,众人呷满口香”的道理。2006年在县林业部门大力支持下,创办了造林培训班,对留守村民进行培训,传授造林技术,讲授造林致富经验。培训班每年举办两次,目前已结业的学员有100多人,学员们总计造林在5000亩以上,林木成活率在90%以上,实现了年人平创收4000元的收益。村民阳敦玉的妻子中风瘫痪在床多年,儿子又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欠下了一大笔债。 李中根带领他植树造林4年。现在,阳敦玉不但还清了债务,家里还有了存款。阳敦玉逢人便说:“太感谢李经理了!”李中根却说:“我们还是一起感谢党和政府吧!”在李中根的带领下,植树造林走上富裕路的,光一渡水镇就有12个村,2000多户人家。
不是尾声,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李中根今年又新造了林地3000亩,在不断发展壮大植树造林这一绿色生态产业。我们要离开时,他还指着黄沙村的一大片山林对我们说:“我要将咯边咯山,和那边咯山连起来,成一大片,办一个林场。作为一个造林工作者,我决心以造林为主,当好山林的‘守护神’,让新宁的山更美,崀山环境更美。”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汪光灿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