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进瑶乡麻林系列之二: 靠山吃山办企业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老少 雯娟 编辑:redcloud 2013-05-02 09:43:50
—分享—

  本网讯(通讯员 老少 雯娟)麻林街上,俗有“小南京”之称,说明,过去的麻林街上,就是商埠林立,商贾云集的集市。山上的瑶民们,带着狩猎得来的野味,皮货,还有药材之类的东西,下得山来,以物易物,换些盐巴,布料回去。

  而现在的麻林,与过去相比,已不能同日而语,只见楼房林立,超市店铺相互比邻,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车辆穿梭其间,人声鼎沸,身着瑶服,穿红挂绿的山民们倘徉在欢声笑语中。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生活在崇山峻岭的山民们,习惯于靠山吃山。过去是卖原材料,现在是办企业,搞深加工。

  麻林,有8万多亩竹林,且竹子不同于树木,它是年年长笋,发子生孙,发育极快。只有年年砍伐,勤翻土低改,才能越长越多,越长越大。放眼望去,只见竹涛起伏,绿浪汹涌澎湃,到处是墨绿色海洋,深蓝色的世界。

  勤劳聪明的麻林人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搞起了楠竹深加工,办起了厂子。仅加工竹筷的厂子就有30多家,而且有四五家的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过去,他们多数搞土法造纸,既污染环境,经济效益也不好。现在,他们的观念更新了,思路变了。许多年轻人走出山寨,到沿海地区打工,不仅挣了钱,也学到了技术。于是,他们回到家乡,利用家乡的竹木资源,办起了厂子,加工竹筷,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地区。

  采风期间,我参观了一雷姓小伙办的厂子,他是典型的瑶民后代,人很聪明能干,过去家里很穷,现在办起了竹筷加工厂,招了一二十个工人,全用机器作业,规模还是蛮大的,一年的毛收入应该在300万以上。我问他有何感慨,他说:现在的政策好,乡政府也很支持,帮解决了许多困难,资源也很丰富,只要好好干,赚钱是没问题的。谈话间,他接了好几个电话,都是催他发货的。

  谈着谈着,我也发起感慨来了:如果大家能象这小伙一样,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或者是创造条件发展本地资源,开展各项深加工,逐步形成规模,可能会赚更多的钱,解决更多人就业,许多地方不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吗。

  美丽的瑶乡麻林,到处是竹海,到处是绿色世界,到处长摇钱树,到处有聚宝盆,关键是你发现了没有,去做了没有。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老少 雯娟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