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海变丹霞

来源:崀山网 编辑:redcloud 2011-02-26 10:47:47
—分享—

 崀山风景区是继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之后又一个新发现的大面积丹霞地貌景区之一,是中国丹霞地貌景区中丰度和品位最具代表性和最优美的景区之一;其资源――新宁盆地是中国丹霞地貌景区在地质历史上升降差异运动幅度最大、最强烈的红盆之一。

    据地质资料记载,约四亿年前,崀山与整个湖南是一片汪洋。随着“广西造山运动”将它从深海中托出水面,形成陆地。尔后历经数十次地壳运动,崀山时生时灭,最后,在距今约两亿年前,崀山终于现形,一片独特的丹霞山峰呈现世间。
    崀山地质遗迹景观具有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特征,区内丹霞地貌类型发育齐全,规模宏大,计有楔状、块状、墙状、线状(一线天)、柱状、拱状等。各类型地貌空间排列,严格遵循构造线方向分布,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在国内同类地貌中,崀山丹霞地貌的结构与特征的典型性及稀有性是无与伦比的,国际上也十分罕见。
    崀山丹霞地貌的形成与发展,从幼年期(早)一壮年期(中)-老年期(晚)各阶段的遗迹均发育良好,并保存完整,基本未遭受过人为破坏而保持其自然性。崀山丹霞地貌的构景岩层为白垩系陆相快速堆积之冲洪积扇砾岩、砂砾岩。特定的岩相特征、断裂和多组节理的地质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及重力作用、溶蚀作用等外营力塑景作用的痕迹生动而形象地保存在丹霞地貌衍生景点中。相同的地质环境下不同的发育阶段,其地貌发育类型不同,高山区处于幼年期,多为寨、堡、峰、墙等连座特点,而丘陵地接近夷平面(老年期)则多残峰、兀岩等,从而表明了不同发育阶段与侵蚀基准面的位置,水系统发育及其侵蚀方式的不同。因而,崀山丹霞地貌遗迹形成过程及表现形式极有系统及完整性,内容丰富多彩,在国内同类地貌中独树一帜。
    崀山丹霞地貌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同类异型、各具情态。跌宕起伏动感强,一景多姿、移步换形,形色气质和谐协调。青山、绿水、红崖交相辉映,如天下第一巷之高和长,八角寨之雄,亚洲第一桥跨度之宽,蜡烛峰之峭,红华赤壁之绝,将军石之俊,骆驼峰之险等在同类地貌中绝无仅有,具有极高的瑰奇险秀的美景观赏价值。
    崀山丹霞地貌景区占地108平方公里,面积与地质遗迹分布相适应,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相对密集,达到大型地质公园的标准。
    崀山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和表象保存得系统而完整,可与丹霞地貌的标准地——丹霞山相媲美,并具丹霞——岩溶混合特殊地貌类型,单就天一巷景区而言,在150米距离内,由西向东就出露有相互平行的四条石巷,其中天下第一巷长239米,宽0.33-0.8米,高80-120米,可谓世界绝景。
    崀山风景还兼有喀斯特地貌的溶洞,与丹霞地貌相辅相成,互相衬托。喀斯特地貌有的特点,崀山也具备。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很富有研究价值。丹霞红的悬崖峭壁,又有很多的溶洞,坑坑洼洼的。如景点“龙口朝阳”,龙口本身就是溶洞,上面又有很多小溶洞,都是红色的,是很标准的丹霞——喀斯特地貌的混合体,一般这种地貌很难发育,而这里却发育得很好。
    崀山景区呈条状,分布着天一巷、辣椒峰、扶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
    崀山景观内涵丰富,景点多样,不仅有远景,也有近景。扶夷江景色秀丽,山水并美,很有特点,有小三峡之称。这里气候宜人、不冷不热、很适合度假、疗养。除了多奇山怪石外,植被发育、保护良好,植物种类齐全、且多珍禽异兽。
    崀山人文景观颇多,出土文物丰富。有史前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文物,有唐代的古窑和陶器,也有革命运动的遗迹,如白面寨古战场及城堡。
    崀山丹霞地貌区,造型多姿多彩,瑰奇险秀,是一座罕见的大型“丹霞地貌博物馆”,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自然资源瑰宝。
    2001年10月,崀山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5月,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目前,崀山风景区正在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作准备。 

来源:崀山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